要创新,也要规范丨一周科创要闻 (11月22日-11月28日)

编者按:利用葡萄糖可制造出生物燃料,超硬非晶碳材料研制成功,生物计算在药物和疫苗研发领域落地,人类首次发射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人类的科技突破不断。

广东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北京开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及实施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规范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黄金萍

一、公司及技术

1】首颗国产全功能GPU研制成功

1125日,摩尔线程宣布已完成A20亿融资,并宣布不到300天首颗国产全功能GPU芯片已研制成功,其“内置自主研发的3D图形计算核芯、AI训练与推理计算核芯、高性能并行计算核芯、超高清视频编解码计算等核芯”。

摩尔线程于202010月成立,定位为中国视觉计算及人工智能领域计算平台,主要提供GPU计算技术和服务。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是显示卡的心脏”,相当于CPU在电脑中的作用,决定了该显卡的档次和大部分性能,被广泛用于游戏、高清显示、数据中心、车联网等领域。

点评:无论融资规模还是研发速度,摩尔线程的进程都像是坐上了火箭!期待看到更多的新兴企业,在推动高性能计算、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

2】吉林大学研制出超硬非晶碳材料

1124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Ultrahard bulk amorphous carbon from collapsed fullerene(来自塌陷富勒烯的超硬块状无定形碳),研究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大腔体压机超高压关键技术,以富勒烯C₆₀为前驱体,首次成功合成出了几乎全部由sp³杂化碳组成的非晶碳材料(杂化率可达97.1%),这种块体碳材料的尺寸达到了毫米级。

目前,非晶碳材料主要由sp²杂化的碳组成,具有与石墨相似的柔软性。使非晶碳材料变得坚硬,是碳材料领域长期未能突破的科学难题。研究人员表示,新型非晶块体碳是目前非晶材料中发现的硬度和热导率最高的材料,是超硬非晶碳材料领域的一次突破。

点评: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很多新材料的发现离产业化还有很大距离,但每一种新材料的突破,都将开启无数新可能,潜在价值不容小觑。

【3】三星电子宣布在美国建厂

11月23日,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宣布将投资约170亿美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泰勒建设一家半导体制造厂。该工厂将是三星在美国最大的投资,生产用于智能手机等设备和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端芯片。该工厂计划2022年开工,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点评: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这是2021年业界最新的大型芯片厂建设投资计划。与此同时,台积电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新工厂生产5nm芯片,英特尔也在2021年9月宣布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两座芯片厂的计划。集齐三巨头,美国的芯片国产化动作真大啊!

4】阿斯利康:剑桥研发中心揭幕

1123日,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英国剑桥投资10亿英镑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唐家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