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尺度,给科创以坐标: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1)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科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企业作为科创的主体,科创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莫闻

2021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在深圳举办首届科创大会。 (南方周末资料室/图)

2021年,“科创”前所未有地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频词,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科创“十四五”规划、争做科创高地,企业摩拳擦掌、誓为科创先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科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企业作为科创的主体,科创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12月,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1)》及中国企业科创力100强排行榜(2021),对截至2021年4月30日,A股全部上市企业4207家,绝大部分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港股上市企业1481家、美股上市企业311家,以及未上市但可提供经第三方审计年报的企业1家,共计6000家企业,进行了企业科创指标和数据的全面梳理与研究。

这项研究历时10个月,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公司发展三个维度出发,依托27个核心指标的科创力指标体系,通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强度、企业经营等数据,基于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约1.6亿条专利数据的数据库,以及国家、省部级颁布的2020年科学奖奖项情况,首次以一种完全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综合评估企业科创力;用数据说话,试图更好地定义企业在所属行业、中国科创版图中的坐标。

如何度量企业科创力?

综观企业的科创,主要围绕研发活动展开,具体体现为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公司发展。公司经营发展好,才可能有资金用于研发投入(资金、人才、设备等),有投入才会有产出(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科技奖项),这些产出又将作用于企业经营发展(营业收入、利润、市值等),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如何度量企业科创力?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从前述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公开透明度,以及科创测度评估的可操作性,拟定中国企业科创力指标体系。

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发展的数据,主要来自年报披露。其中既有年度研发投入金额、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强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静态数值,也有“同比增减幅”这一体现其变化趋势的相对动态指标项;公司市值统一截取的是2021年9月30日收市时的上市公司市值。

知识产权数据,则是以上市公司主体为公司标准名,加上其主要运营主体公司、控股公司组成的“公司树”,在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的年度中国专利、发明专利、PCT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的统计。

科技奖项,则主要来自对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部级科技奖的获奖名单的统计。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大部分获奖项目由多家单位共同完成。我们的统计以奖项为准,企业为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所属单位或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均可统计为获奖1次;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孙公司获奖情况合并计入其名下,若该企业和控股子公司、孙公司同时出现在一个奖项中,仅统计为获奖1次。

评分规则:总分100,各指标项设置不同权重(见图),企业的指标项得分,以该企业指标项数值为分子、5848家企业最高数值为分母,乘以该指标项的权重。

哪些企业在投入研发?

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0年,中国共投入研发经费24393.1亿元。从投入主体看,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18673.8亿元、占比76.6%,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支出3408.8亿元、占比14.0%,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支出1882.5亿元、占比7.7%。企业是研发投入的绝对主体。

前面提到,本次研究的企业样本一共6000家,其中146家存在两地、三地上市情况,去重之后一共5848家。其中,1436家没有披露研发投入情况,4412家企业披露了研发投入金额,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