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疫情新常态:平安夜,在疫苗中心祈愿平安

过去的两年里,我曾无数次用一句动画片里的经典台词安慰自己:Life will find a way(生命自有出路)。然而今天的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从国家到个体,从抗疫到复工,仍然像在浓雾之下大海之上艰难航行:没有任何一条出路,明确地通向过去的寻常日子。“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共识。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如果2020年的圣诞节被人们铭记,因为它是新冠大流行以来的第一个圣诞节。那么2021年的圣诞节则将进一步被载入史册,因为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对重新开始的恐惧:我们与之战斗了两年的隐形敌人还没有被打败,甚至它正在不断以更具传染性的变体武装自己。在这种局面之下,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消费与娱乐显然都受到持续的影响。

意大利药房的圣诞广告:来吧,送礼就要送健康。 (沉白白/图)

买不动了:节日礼物既短缺又滞销

双十一那天,熟识的甜品店从WhatsApp(实时通讯应用)发来2021年的圣诞礼盒电子画册,比2020年整整早了半个月。画册设计成圣诞歌本的式样,叫“晶莹童话”,“童话”里每一章摘录了一段店主的日记,然后是不同礼盒的硬照、详细产品清单,精美程度堪比珠宝首饰的型录。新来的市场专员还附言一段节日祝福,并提醒我尽早预订,因为2021年的礼盒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礼盒“数量有限”不是疫情期间第一次遇到。早在8月甜品店老板就给我看过2021年的圣诞礼盒样品,这些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带着本地品牌logo的订制纸盒从出厂到出售经历了3个月的海运,支付了盒子本身价格一倍以上的运费,终于赶在礼物季之前到达。疫情期间一柜难求的集装箱,成为欧洲本地品牌追求仪式感和个性化时代的瓶颈:生产和投资的流程被拉得很长,他们要在上半年就预估圣诞节礼盒的销量,这无疑是一场赌博。订多了,销售压力巨大。订少了,却也不似往年能够临时加单,只能对熟客也说声抱歉。

其实喜欢的瓷器店还没到圣诞节就跟我说了“抱歉”。绵延两年的疫情,断断续续的封城与大企业陆续推出的永久在家办公政策,彻底点燃了欧洲人民对宅家生活的热情。随之而来的是从装修到园艺用品,从餐瓷到烘焙指南的全面火爆。这两年我送过七八份暖屋礼物:餐具瓷器实用又好看,向来是首选。但11月的最后两天,瓷器店告知品牌礼盒也用完了,而且短期内不会再有,这让急需送礼的我陷入两难。最后还是自己买了包装纸,配上2020年的蝴蝶结勉强过关。

短缺和滞销本该相互矛盾,但它却同时出现在了2021年的圣诞节。在托斯卡纳做小商品批发的美美,从8月就开始交易圣诞商品。在意大利能买到的圣诞装饰,无论是圣诞树还是橱窗摆件,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义乌。然而国际海运市场上短缺的集装箱,成为美美2021年生意最大的障碍,“柜子出不来,我们也没办法”。到12月,中国发往欧洲的40尺标准集装箱单个运费已经超过1.3万美元仍需排期排仓,而2019年同期只需要3000美元。

圣诞集市出售的大部分小商品和装饰都来自中国义乌。 (沉白白/图)

另一边,在美美家8000平米的卖场里,在市区装饰着圣诞树和彩灯的商店里,在打开手机弹出的各类购物App上,还没等圣诞节开始就纷纷出现了Saldi(打折)的字样。12月是欧洲传统上最大的消费季,疫情前商家都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游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