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乡村学校的样子丨“开心农场”“美校美”和“村校合一”

责任编辑:郑硕

未来乡村学校是何模样?就其演化与生成而言,又有怎样的路径?                

“ 建设乡村需要一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如此看待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学校和乡村一体化,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也提到,提倡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于探索一种机制,人的教育如何跟乡土连接,跟文化连接。

乡村学校是一个乡村的灵魂和内核,也是这个乡村发展的动能,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明鑫则认为,乡村教育或者说乡村学校实验的路径很多,要允许从各个角度进行尝试。

上述对话来自日前举办的“2021·LIFE教育创新季年度对谈南方周末公益方舟:乡村教育年度对话,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南方周末联合主办。

(年度对话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还邀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李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师梁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宏智进行分享,吉林省长春市广播电视总台主播、《楠得一问》制片人赵铁楠担任主持人。

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中国农村职业学校实际上不是在提供本地教育,而是帮助农村孩子升学,李俊从职业学校角度切入乡村发展,认为未来的农村是拓展的,面向未来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两个要点: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发展提供所需人才;二是政策灵活,除了公共财政支出外,一定程度上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资本。

梁超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就教师轮岗等细节性问题进行阐述,表示教师轮岗的推进是个挑战,老师的轮岗意愿是关键。

此外,为了避免对话陷入经验陷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同南方周末筛选确认了三个学校作为案例,分别是云南省曲靖宣威靖外明德小学、浙江省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和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兴化乡磑子坝小学。

作为主办双方多年观察、跟踪的样本学校,这三所学校分别从校办农场”“特色职业学校”“村校合一等角度,打开未来乡村学校的可能样貌。现场嘉宾也就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刘坚点评“村校合一”模式)

刘坚在听完浙江省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的案例后,同该校校长杜卫建表示,可对接西部某地区学校资源,进行职业教育模式的适配化落地、探索。

这正是我们办这种讨论的意义,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郑硕表示,希望各种思想、实践交叉汇集,不断碰撞出更多火花。

赵明鑫透露,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欢迎更多伙伴推荐一线经验、模式以供探讨,并将就乡村教育话题持续进行观察和实践。此次活动的影像记录也将通过多个渠道推出,更多观点内容欢迎持续关注南方周末公益。

(现场连线互动对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