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被启蒙后:一场校园公益创变的十八年

18年助学路上的追寻、陪伴与守护

责任编辑:芙罗拉

好的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也是点燃激情,激发渴望。一个人在年轻时代若是能够受到公益教育与公益精神的启发,那么他未来的道路会更宽、更远。

什么样的公益项目才是有价值的?触达更多人,挖掘参与者更深的需求,还是不断创新形式?

作为“真情互助”校园义卖公益助学项目最早参与策划、起步和执行的“开发者”,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回顾助学事业一路以来的演变,幸而始终不辱使命,同时深感不易。

在她及团队的努力下,校园助学公益的功能一直在升级、创新。校园公益在向一代代高校学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不同的时代基因、丰满其人生经历的同时,也拓展了青年们的社会想象力——摆脱“公益官僚”的成见,不随波逐流。这使得活跃在当下互联网上的年轻一代对于校园公益的认知成长迅速。

当代青年需要的这节人生德育课,欧莱雅已经提供了长达18年。

善意的源流

2001年,国务院公报第1号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3年9月,欧莱雅审时度势,从帮扶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角度开展公益活动,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首次启动“真情互动”校园义卖助学活动,将旗下的优质产品以优惠的价格在大学校园中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以成立“欧莱雅助学金”专门资助品学兼优但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十八年前,这一举措对于许多一面辛勤求学,一面努力应对就业难题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援手。

“当时想同时解决两个问题,让同学们参与到一个真实的商业实践中去,将未来面向社会所需的技能教给大家,真正实现这个项目的核心价值”,兰珍珍回忆说。

“组织者—参与者”框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视角:每年,欧莱雅会选择十余所高校,在每所高校招募8—10人组成一支“梦之队”,参照企业组织架构设立CEO、CFO、CMO等职位,在企业导师们的指导下,负责从策划到执行的各个阶段。此外,“梦之队”再招募50余名学生志愿者,担任导购、销售、美容顾问、物流等职务,共同完成销售组织工作。

学生志愿者正在进行美妆顾问服务

学生们为完成义卖,有通宵在教学楼“刷楼”发传单的、有联合各个社团通过义演进行号召的。还有一次,为了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们买了上千个粉色的爱心气球绑在学校里每一辆自行车上。第二天早上,整个校园都变成了粉色的海洋。

将校园公益项目与商业模拟管理融合,让帮扶对象获得了实际收益,也让校园义卖的参与者体验了“赚第一桶金”的滋味,激励着他们自发的公益助学意愿。“我们没有选择直接开支票,而是通过捐赠产品、提供培训、学生爱心义卖这种‘兜一圈’的巧妙方式,最终达到帮扶效果。”兰珍珍是这样解释欧莱雅的校园公益的。

欧莱雅公益发展至今,始终将“有温度地对待身边的人”放在首位。

涓滴成洋

一代代学生参与者中,汪星宇是另一种代表性的存在。

国际关系专业的汪星宇如今是上海乡村笔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他们专注可持续的乡村教育项目。“很多人会问,你是学国际关系的,为什么去做乡村工作?”他也认真想过答案:“影响大多是潜移默化发生的,大约是多年前参加欧莱雅校园公益担任CEO时,埋下的种子发芽了。现在我做一家社会公益企业,也是希望用商业的方式去解决部分公益的问题。”

好的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也是点燃激情,激发渴望。一个人在年轻时代若是能够受到公益教育与公益精神的启发,那么他未来的道路或许会更宽,走得更远。“当时参与欧莱雅义卖项目,我有机会真正接触市场,然后意识到公益是需要人买单的。那一段经历,对我后来做公益、创业有很大的帮助。”——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人为本去完善自己的事业蓝图年轻的学子天然善于这样在地经验总结

学生们庆祝筹得善款

南京大学的周旸连续3年担任欧莱雅校园公益项目的指导老师,每年都向学生们推介这个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做公益的同时,还能提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有莫大的帮助,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

“除了助学金,我们还有多种丰富的帮扶方式。”兰珍珍介绍,欧莱雅校园公益还曾经支持各大高校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我们看到他们提交上来的项目书,非常感动。有的学生支教,发动同学们捐出闲置图书,邮寄到偏远地区;有学生宣传减塑、垃圾分类,并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特点做环境保护;还有的学生针对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帮扶。”

无论如何定位,欧莱雅助学公益有一个特征是少不了的。作为一个发现美、打造美、呵护美的国际美妆品牌,欧莱雅主导的校园公项目自带“美颜功能”——除了传递爱心和温暖,项目同样注重为参与者带来美的启蒙和体验。

那时的商业文化远没有现在丰富,大部分人对于美丽和时尚的了解渠道十分狭窄,对于“美”更是懵懂和钝感。环视身边千禧一代的大学生,王碧清知道这有多难得:“我们很多同龄人的第一支洗面奶、第一管口红就是在大学时接触的,也是从那时起有了对于美的理解。”

能这样有温度、有品味地做公益,实在是“嗲得来”。学校方面也对项目设计的成熟度与参与方便度表示认可:“如果同学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担任这个项目的组织者,那么也可以成为参与者,通过购买义卖产品,一方面做公益献爱心,另一方面感受美、传递美。”

好的公益不止于善意,更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与持久坚持,才能聚积涓滴成洋,惠及更多的人。

成长中成熟

欧莱雅公益助学的力量在早期西部开发阶段、偏远地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8年后的新时代场景中,互联网生态带来的大量的新事物与新形态,也正持续不断覆盖并刷新着人们对校园公益事业的理解和种种可能。

时至今夏,欧莱雅“真情互助”校园义卖公益助学项目正式转型升级,开启“有意思青年”公益挑战赛,首次引入“直播带货”的模式,所得收益将经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给高校。

由此开始,更多“有意思”的进步正在发生。

南京大学参与者高腾,是最新升级的“青年样本”,他直言自己从一个循规蹈矩、恐惧直播的小白,成了敢于直面镜头滔滔不绝的“有意思青年”。义卖活动中,同龄人隔着屏幕,因为同样的愿景聚在一起,通过同一种方式实现价值。“这样的镜头对我而言非常亲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令我甩掉彷徨与拘束,想要在镜头前展示自己,获得更好的义卖成绩,帮助更多的人。”

2021年,项目正式升级为“有意思青年”高校公益挑战赛

时代在变化,青年们对公益、对帮助他人始终怀抱最朴素的热情与初心。“最开始,我以为这个项目只是单纯地用直播的形式去助力公益,后来我发现,其实在参加欧莱雅提供的培训过程中,年轻人可以更好地去了解美妆产业、电商运营等专业领域知识,继而反哺公益。这让我对公益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孟璐认为,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意思青年”拓宽了参与公益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

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之后,兰珍珍也对他们有了“再发现”。

“我为这些年轻人感到骄傲。他们的成长与时代是相互呼应的,在这个人人都努力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代,看似‘丧’或‘佛’的年轻人其实有着更深层的特质,他们充满责任感、想象力,愿意用自己的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知人善任、细节落实到微信推文与拍摄宣传片,这群还未出茅庐的孩子们,专注且专业,丝毫不亚于成熟公司体系中的员工。

参与者在活动中收获友情

“我现在研二,就要毕业了,按道理说老师和父母是不会支持我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但是我没想到,当我真去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和家人都在用他们的方式鼓励着我。”比赛期间,为了更好地体验产品,孟璐的家人和好友自发地每晚试用即将带货的产品,而她则记录下亲朋的感受,以备直播时有充分的论据供描述并打动顾客。

欧莱雅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8年来,从最初基础的、由欧莱雅组织分配好岗位的线下义卖,到学生自行组队策划,再到加入微信小程序运用直至今天的直播义卖,每年夏天的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校园里,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成长。“这个项目一直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施展、锻炼和挖掘,并为其未来走向社会的不同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所有参加过欧莱雅校园义卖活动历练的学生,走出校门都真的非常厉害。”

2021年的全新升级转型,恰逢当代互联网直播生态的高潮,使得参与者们迅速切入到最新商业赛道当中,并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进步空间。站在更大的视野看待中国公益的网络化进程,对当代青年的下一步规划很有启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欧莱雅公益助学发展模式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无论是组织者、参与者还是受助方,三方都在成长中走向成熟。

以人为本,以美赋能

公益不仅指善意,它渴望一腔热血的冲劲,也要求长期坚持的韧劲,一个致力于让校园更美好的公益项目更是如此。

从2003年启动开始,欧莱雅就坚定地奔走在校园公益这条路上,足迹遍布全国18个城市,触达学生超过400万名,累计捐赠超过3900万元,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5000余名,并帮助众多校园社团公益项目的孵化执行。

各地高校学生齐聚一堂

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赋能青年是欧莱雅18年来一直坚持的思路助学项目能够长期实现创新关注重点从解决温饱到启蒙美学商业实践依靠的正是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和超强的创新理念

纵观欧莱雅助学公益的发展进程,几乎抓住了时代下的每一个风口。从最早的“真情互动”到眼前的“有意思青年”,每次校园义卖公益都极具实践性。

凡事做到极致,往往意味着放弃容易的路径。譬如为了确保学生们在实操中接触到最新的商业和公益模式,欧莱雅需要从助学支教讲到减碳理念,从可持续消费讲到生物多样性,不断及时输出价值理念;早年间线下义卖时,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当场结算当日收入,最多时背过35万的现金去银行存钱;如今转至线上直播带货,打交道的对象从银行换成了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随之出现的更陌生、更复杂的技术问题亟待一一攻破。

校园义卖所需的现实空间越来越小,市场却越来越大,年轻人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

在欧莱雅作为创新先行者,以助学公益持续赋能青年这18年的路上,不止一代学子提及校园公益对他们成长的帮助——对个人目标更为清晰,对明天更有规划,对世界更愿付出。

面对校园这个巨大的世界,只要发动引擎,年轻的力量几乎是用之不竭的。为了在更多青年的生命纬度上刻下深刻的一笔,今天的欧莱雅在全球范围顺势而动,全新提出“欧莱雅,为青年(L’Oréal for Youth)”的人才战略。

欧莱雅希望为青年提供更多初入职场的机会、提升其就业能力,以此激发青年群体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并真正帮助到更多年轻人,更好地面对未来。

而这场从2003年开始就不断创变,到2021年全新升级为“有意思青年”的校园公益,便为欧莱雅开启全球人才未来战略,做好了前瞻性的本土化实践。

从创造美,到启蒙美,再到传递美,这份“以美赋能青年”的公益使命,正在点亮越来越广博的校园沃土,也即将点亮更多年轻的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