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竞争悄然兴起,领头城市或已碳达峰|权威专家谈碳中和02

如何制定碳达峰路线图?

责任编辑:戴春晨

过去多年,以GDP为指标的竞争,让城市成为了一个个“造富机器”。造富机器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学习,是发展的主流。

而“双碳”时代,GDP必须与碳排放脱钩。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再降低至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财富增长与碳减排并行,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实际上,城市的碳减排竞争早已悄然启动。早在五六年前,不少低碳试点城市就提出了2030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宁波、北京、苏州、青岛、广州,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达峰,武汉、深圳,提出“十四五”期间达峰。

截图自2016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国达峰先锋城市峰值目标及工作进展》

目前,尚不清楚提出“十三五”期间碳达峰目标的城市,是否兑现了承诺。国家“30·60”双碳目标,对城市又提出了新要求:避免在高位达峰。

没有碳中和目标的约束,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在高位达峰,再慢慢减少。而在碳中和目标之下,若峰值依旧很高,2030-2060年窗口期的减排难度,将从困难级跃升为魔鬼级。

这一新要求对不同城市来说,难度不一。对北京和深圳来说,这不算太难。前者服务业占比高,后者先进制造业占比高。而对化石能源、高耗能工业品产出地来说,着实是个难题。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结构,从经济发展到人口规模,国内城市可谓千差万别,如何制定碳达峰路线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建议,结合自身产业分工和资源特点,依托关键产业、核心技术,有梯次、差异化、有序地推动碳达峰。

碳从何处来?

谈达峰前,先要清楚城市的二氧化碳来自何处。

偌大一座城市,人流如潮,车流如龙,密集的厂房与建筑,如何知晓一年内排放了多少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

核算方法早已有公认的方法学,即使是一个人每天的碳足迹也可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