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俄乌冲突的“风暴眼”:经济孤立加速地区脱钩,域外势力插手火上浇油

走进顿巴斯,就像踏上了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荒诞与生死交织,欺骗、攻击和杀戮流行,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我是谁”的困惑与痛苦。

在东西两侧强邻的拉锯战中,乌克兰逐渐形成了“东南亲俄、西北亲欧”的政治断层线。1991年独立后,很少有乌克兰政治领导人能够长期坚守“中间道路”。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于冬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6日,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视察位于顿巴斯地区的战斗阵地。 (人民视觉/图)

顿巴斯是顿涅茨克盆地的简称,它的面积只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却分布着“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两个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国家”。

这里也是俄乌新一轮冲突的“风暴眼”。但是,当地多数民众已经习惯了冲突和战争。

“真正哪一天枪炮声停下来,人们才会感到惊奇。”71岁的谢尔盖·布林耶夫是当地一家机械厂的设计师。

谁打响了挑衅的第一枪

他的外孙两年前刚出生时,只要听见枪炮声便会吓得哇哇大哭。如今,孩子听见枪炮声则会伸出右手食指、拇指,做出开枪的手势。

“顿巴斯是一个让‘胆小鬼’寻回胆魄的地方。”布林耶夫说,当地流传一句这样的古谚语。

从13世纪起,顿巴斯就相继受到蒙古人、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人的统治。1654年,顿巴斯开始被沙皇俄国武力吞并。苏联成立之初,顿巴斯一度成为红军和白军较量的主要战场之一。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又在此打响了著名的顿巴斯战役。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顿巴斯成为乌克兰领土。

布林耶夫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一直在相对和平与繁荣时期度过,晚年却迎来了战争及其带来的丧子之痛。

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亲西方势力赶下台后,亲俄的顿巴斯分离主义者进行“全民公投”,并分别成立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不久,乌克兰派出军队进行围剿。同年4月,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克里米亚等地与亲俄武装力量发生交火,这场冲突导致至少1.3万人死亡。

当时,布林耶夫的次子是“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的一员,他在2014年8月的一场冲突中丧生。更让布林耶夫痛心的是,“一直没有找到尸体”。

时至今日,顿巴斯地区仍有不少乱葬坑。那一轮冲突过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都设置了专门机构,负责寻找冲突中失踪的人员。

2021年8月,工作人员在“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控制的五一镇找到了10座乱葬坑,每一处都发现8具以上尸体。

“乱葬坑里的景象真的让人不寒而栗。从尸骸身上衣服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他们都是平民’。”“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寻墓工作组负责人安娜·索罗卡表示。

从2021年3月开始,新一轮顿巴斯冲突又起,乌克兰政府军跟当地武装组织频繁交火,双方在交战中还使用了榴弹炮、步兵战车和反坦克导弹等重火力装备,多处民房遭到毁坏。

“乌克兰正在着手准备武力收复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内务部长阿尔森·阿瓦科夫也公开承认。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将顿巴斯正在发生的情况称为“种族大屠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