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字路口的选择

踩在利顺德大饭店猩红地毯上的脚步声,被回旋反复的草叶纹卷入旋涡,凝为一声闷响,有惊动近代史上各位大人物的迹象。我心底甚至升腾起隐秘的期待,是否有人能把我拉回某个历史现场?

置身张学良故居,遇上门庭冷清,却更易生出错觉,似乎只要推开门,衣香鬓影全都从时空那头涌来。

在张园,我则和近百年前的溥仪一样,陷入了十字路口的选择。

责任编辑:杨嘉敏

东风还是西风

如果不是为了去蓟县看独乐寺,天津不会成为我的目的地。

天津城的历史,放进上下千年的维度,不算久远。尤其和已划为天津辖区的蓟州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它始于六百多年前,朱棣南下“清君侧”时的“天子津渡”,实则是伴随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天津携运河之便、盐粮之利的地缘优势,成为了拱卫京畿的门户。肩负拱卫之责,自然也是突破的重点,外来者攻陷大沽直逼北京,后来便在天津划分起了租界,又引来各路政治上、经济上营生的人,一派风生水起。只是岁月斑驳,天津的口岸往事变得模棱两可,现在说起天津,你会想到什么?相声曲艺,民俗,饮食——反倒都是它的本土文化。

冯骥才曾写道,天津的文化实际是保守的,因为紧邻京畿,不敢有风吹草动。天津由漕运码头发展而来,汇聚各方语言、饮食,生发出根植民间的市井文化。而近代的西方冲击,时间短暂,并没有对天津本土造成严重影响,也缺少融合的契机,一旦租界被收回,洋派作风即被吹着打旋儿掉落枝头,还来不及根深蒂固。(参见冯骥才《指指点点说津门》)百十年后,又是东方压倒西风。

倒回百年前,近代天津的崛起,始于开埠,此后渐渐有了“百年中国看天津”“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各种说法。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带来现代化工厂和机器制造,掌权者们又长在天津处理各国事务。“外交首都和现代中国的起源”,法国学者皮埃尔•辛加拉维鲁在讲述天津的联军临时政府的《万国天津》一书中如此形容。

解放路上的大龙邮局已成为如今的天津邮政博物馆。 (夏烨/图)

当年各国在老城以南、海河右岸的农田和滩地上大兴土木,建起迥异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西洋楼宇。今天天津的解放北路,原来的银行、洋行,多数仍做银行,立柱、山花、规整的门窗,还是尊贵的气派。过去的大清邮政津局变成天津邮政博物馆,纪念品店里可见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各种纪念票,这昭示邮局曾创下的第一: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第一条邮路、第一套邮票等等。

邮政系统的“第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无数个“第一”的缩影。比如在解放北路临海河一端,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拥有中国第一家设施现代化豪华酒店的名衔,甚至早于北京的六国饭店和上海的和平饭店。“就像是一个和平的港湾,利顺德大饭店构成了代表中国城市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