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江上王守仁的诗意人生

19日下午,由南方周末主办、五粮液独家支持的N-TALK“诗意长江”演讲秀上海专场圆满落幕,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知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作家、评论家、《上海文化》副主编张定浩,青年作家、复旦大学教师张怡微纷纷登台演讲,发表真知灼见。

   

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南方的周末,能在万里长江即将东入海的地方,能在无限春风即将来海上的时刻,与大家欢聚一堂。其实上个周末我还在北方,度过的是北方周末。上个周末我在长城脚下,我想起去年因为是建党百年,我还曾经重走过长征之路,所以对当代的学者很感慨,自然的长江,人文的长城,还有近现代历史的长征。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真是让人百感交集。

今天讲讲“诗意长江”。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的发端源于“诗言志”。要讲诗意,首先要和生命本体相联。作为中国人的生命本体,都和这片山川大地、江河湖泊息息相关。前两天我给小学生讲课,讲到话说长江、话说黄河,只有我们中国的两条最重要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在大陆文明中是自西而东流淌的,导致这片大陆和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因为人类早期的文明都一定是逐水而居。比如说欧洲也有很多河,可是他们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流下来的河,不论易北河、莱茵河、赛纳河,它们是南北走向,而我们是东西走向。我们早期的农业文明就保证了在这条江河上,不论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农业核心区都是在同一个纬度上,温度、水分、湿度大致相同,导致我们的华夏文明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大一统的特色。

定浩兄说读诗只要纸上就可以了,去看,未必看到什么新的东西。但我个人建议能有时间还是带着书本去看看。比如说你们家对面的马鞍山的李白墓,定浩兄说没有去过,太可惜了,你去看看,真的有书本上没有的。我去看过很多次,每次发现李白的墓前都有很多的酒瓶,其中就有五粮液的酒瓶,每次都有新的酒瓶。

江上王守仁

还是说到王守仁,他是余姚人,为什么叫余姚?因为有一条余姚江。这个余姚江其实是钱塘江的水系中的一支。南方都叫江,长江以南,都叫钱塘江、余姚江,还有江西的赣江、湖南的湘江,到广东南方周末的大本营有珠江。北方都叫什么?叫河,黄河、海河、淮河,南江北河。当然有例外,文字学经常讲这个区分。有人就说,东北很多都叫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都叫江,小一点的就叫河,呼兰河。

我是研究训诂学的,江的水量要比河大,但是为什么南方叫江,北方叫河?因为“江”“河”两个字最早原意上不是泛指所有的江,“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中国人特别重视水,每一条江河都有单独的名字,自古及今就是如此。所以“江”就是专指的长江。

王守仁的学派叫姚江学派,如果读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其中最重要的学案就是“姚江学案”。王阳明是什么时候从长江到黄河去的呢?在他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华考到状元,而且后来做到皇帝的老师,很厉害。他的爷爷王伦觉得孩子要去北京读书,当时北京教育条件好,而且他父亲高中状元,还买了“学区房”。所以爷爷就把11岁的王守仁小朋友送到北京去。从浙江出发,然后杭州大运河经过长江,最后渡过黄河,把小王阳明送到北京。在他歇脚的地方是我的老家镇江,我现在就住在南京。

在镇江有一帮朋友招待他的爷爷,他爷爷也是著名的文士,但是他不愿意当官。不论是招待还是送别,中国古人都有招待的酒宴。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有唐人送别的“三宝”。第一要柳条,第二是酒,“劝君更进一杯酒”,第三要有音乐。这三宝合起来,最后就是写诗,无论是欢聚还是送别,都必须要有酒,要有诗。所以在欢迎晚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帮文士开始要写诗了。

当时11岁的王守仁看大家都在酝酿,他忍不住跑到桌子前面,自己提笔写一首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写得非常棒,而且非常地有想象力。当时的浙江的金山还在长江中间,还没有像现在与陆地连成一片,所以说金山就像一个拳头,一下子打到扬子江底下,“打破维扬水底天”。他爷爷王伦的朋友们一看,好厉害,纷纷点赞转发。但是朋友圈里面,也不是、都是喜欢给你点赞转发的。有一个老家伙跟他爷爷向来不对付,看王守仁这么出彩,就问这个小孩:“这是你爷爷提前让你写好的吧?是不是你爷爷教你背会的?现场露一手,你要是真有这水平,爷爷给你一个命题作文,看喝酒的地方叫‘蔽月山房’,有本事你七步成诗。”小王阳明嘴一撇,根本不用酝酿,脱口就来,又写了一首《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不得了,早在爱因斯坦之前很多年就提出了相对论,这是诗里的“相对论”。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来王阳明人生的出发点。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个“问题儿童”,他爹头疼得不得了。跟我们现在很多当爹的一样,只要王守仁一上学、一做作业,那叫一个头疼。再加上他母亲死得又早,他极其地叛逆,5岁前还不说话。这是教育学上的一个规律,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生命轨迹。

有一些人,他天生视野就比一般人要大,这就像长江一样。长江、黄河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主峰西南侧,各拉丹冬主峰高达6621米,所以有这个高度,长江才能纵横6387公里。黄河也是如此,唐古拉山也是一样,在中国最高的青藏高原上。所以人生的起点要像长江,王守仁就告诉我们:起点要高,立志要高,志向要大。

别人读书为了考试、考状元,他爹就是这样。他不以为然,他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他说要做圣人,11岁就要做圣人。我们现在肯定觉得小孩胡说八道,可是这预示着他人生的起点和长江的起点一样。

人生如江水,百转千回

接下来在立足了起点之后,这个立意格局出来之后,虽然立意高,可是人生像江水流淌一样百转千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其实黄河还不止九曲。原来的九曲,指的是至多之意,九为至阳之数,至极之数。所以刘禹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十八弯,长江一样充满曲折,人生也是一样充满曲折。

王阳明听上去是富二代、官二代,起点这么高、格局这么大,可是人生经历的坎坷远比一般人多得多。首先他是一个晚产儿,他母亲怀他14个月才生下来,我觉得这有点夸张。搁在现在的医学技术,14个月就不要生下来了。他生下来以后又是天生的肺病,后来阳明格竹,尤其他在新婚之后去格竹子,伤了肺阳和肺阴的根本,终身咳血。

但是后来最关键,他与宦官斗争,入官场之后,被下到诏狱,九死一生,后来又被锦衣卫追杀,又在钱塘江写了首绝命诗,骗过锦衣卫,跳入大江之中,流落到武夷山中,留下这首《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写下这首诗以后他被遣回南京见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也被宦官打压。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毅然决然直奔死地——龙场。他溯江而上,从浙江老家出发,后来到了江西、湖南,还在岳麓书院讲了一堂课。顺湘江,逆长江,直到贵州龙场,九死一生。最终在龙场悟道。

有一首他的五言诗我特别喜欢,说的是在龙场的困境里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吃的东西,没有穿的衣服,两个童仆还生病了,他要照顾两个童仆,最后学当地的苗民自己耕种。所以他说,“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诸葛亮的布衣耕地是说说而已,那是摆拍。这王阳明是为了活下去,真的要种地。

但是他写的诗,说他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他是为了“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多种下来,还可以接济一下周围更难的老百姓,多下来的还可以喂喂鸟雀。一个人在困难之极,人生穷途末路的时候,还不只是只念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人就像长江一样,一定终将奔向大海。

奔流入海,此心光明

所以在奔向大海的路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此心光明。

最后王守仁在北方的时间不长,龙场悟道之后,先是到江西庐陵任知县,后来到北京任职,但后来没多久被贬职,到滁州任看马的官,翻译成大家理解的官就是弼马温,专门看马的。

过不了多久去到江西平叛,最后建立不世功业,平宁王之乱,平南赣匪患,平两广匪患,大小平生百余战,未尝一败。我在《百家讲坛》讲过戚继光,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明代战争有两大奇迹。戚继光是训练出一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那叫一万小时理论,所以从未一败。王阳明从来没有训练过一支部队,就是碰到要打仗,随便抓几个人。“平生百余仗,未尝一败”,大家就不理解,怎么可以做到这样?文人“封伯”的,明代就这么三个,建立不世军功。这叫降维打击。

学了他的心学,在这个城市间行走,就可以降维打击。“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我们都是向外寻找,此时此刻,如果你找不到手机你会着急。你摸摸看你的手机在吗?估计你一摸到手机,心里就踏实多了,摸不到就着急。为什么?手机已经变成你的外挂器官,是你枝枝叶叶向外头寻的唯一渠道。“枝枝叶叶外头寻”,特别好,碎片化社会,我们今天就是这样。

王守仁告诉我们,就像大江流向大海,你要知道你流向什么地方去,虽然你要流过6387公里,在这里你要遇到很多坎坷磨难,但你不敢汹涌澎湃。只要你不屈不挠,认定方向,就可以在无限春风来海上的时候,万里长江东入海。最后总结,他的阳明心学,著名的天泉证道,四句教,他跟弟子说掌握这四句话,人生无畏无忧。

这四句话叫“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人生观,世界观解决人与宇宙、与自然的关系,人生观要解决人与自我的关系。而“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交朋友一定要三观吻合的,不吻合不要交朋友。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这就是知行合一。

当你能够把人生的这条漫漫长路,像长江一样自由流淌的时候,最后就在江水上,虽然离他的故乡还有几十里的水路。王阳明撑不下去了,他的学生走到他身边,“老师要去了”,学生一下子热泪盈眶,问老师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端坐着一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含笑而逝。

他没有离开,他一直都在,在无限东风来海上的时候,在脚坚定地踏在这片大地上,沿着江水,万里长江东入海的时候,他就在你我的身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