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厅在内地:“期待会有什么变化”

“你总能够找到属于你的东西。”香港知名文化评论学者马家辉曾说,假如要简单描述香港文化的特点,那就是茶餐厅文化。

“茶餐厅在广东是为了快才去吃的,但去到外地,就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大家愿意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像在上海、杭州,茶餐厅都能做‘排队王’。”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娄晓希 实习生 唐远桥

周末,一家三口在茶餐厅用餐。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绛红卡座紧贴墨绿墙面,细脚钢制椅子支在马赛克瓷砖上,写得密密麻麻的菜单往玻璃桌面下塞,天花板上吸着旧式三叶吊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搜索“港式茶餐厅”,大概率会看到以上图景。

“港式”茶餐厅“晒”出来的餐品,也大同小异。“漏奶华”“黯然销魂饭”“小熊奶茶”,高低错落,摆满整张餐桌。

这些细节很“港”。

一切都在预设好的“港风”滤镜下,闪动诱人光泽。

怀旧装潢和创新菜式,共同讲述着一个故事:承载着鲜明地方特色的茶餐厅,如何与内地水乳交融,找到新的认同。

“怎么一来内地就难吃”

二十四岁那年,蔡志强怀着对美食的一腔热忱,去香港一家知名茶餐厅打工。三年后,他的“忆庙街”茶餐厅在浙江横店开张。

香港影视行业向北的剑鞘,给他“把香港美食搬过来”的雄心,支起了跳台。

开店之前,他纳闷,港式茶餐厅“怎么一来内地就难吃”?也因此很坚定地要把香港味道带过来。

开店大概半年,他看清了拦在“原汁原味”前的重重挑战:“食材、气候、湿度、水质、昼夜温差,都不一样。”

食材不同,尚容易解决——直接从香港运过来。然而,更多细节问题,需要像进行科学实验一样琢磨,比如茶叶要煮多久。

“香港冬天温度也有20度左右,但横店是可能会下雪的,厨房只有六七度,煮茶的温度达不到97度——我们专门测试过——本来要煮5分钟,冬天就得再加个3分钟,才能把味道煮出来。”

“出品”,这个被反复提及的词,可以概括他们在坚持的东西:对原料、做法、味道的绝对把控,对食物的钻研与亲近。

香港人阿衡是一名电影美术指导,从2009年起长期在内地生活。他去过很多内地城市的“港式”茶餐厅,却发现很多店面只是浅表地拼凑出“香港元素”,食物也不对味。

“你知道吗?现在有种假港风。”他不禁打趣道。

直到2015年,他在横店拍戏时偶然走进了蔡志强的茶餐厅,久违的“港味”在味蕾上绽开。“一喝他们家奶茶、柠茶,极其正宗。”阿衡感叹。

严格承袭自香港的操作规范,造就了对阿衡来说十分重要的“准确”味道。一杯港式柠茶,美味的玄机不仅仅藏在煮的过程中。“例如一杯冻柠茶,冰先放后放,放多放少,都会影响茶的浓度跟厚度。”

阿衡还对“忆庙街”只供应冷饮、热饮,而没有常温饮品,印象深刻。

李秉峰是香港华星冰室大中华区的运营经理,2020年底来到广州,管理这里的三家分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