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新进化 沸腾才是这个时代青年的底色

2021年“躺平”成为网络热词,大批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躺平”经验,或者为其他人的躺平分享打call点赞。但是,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内心吗?非也非也。

2022119日,由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发起的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世界冠军邓亚萍、手握科技之刃的“新剑客”陶勇、“职场锦鲤”孟羽童、“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张俊成、带领全村留守妇女创业的90后“瓷娃娃”王妙、打败了职业危机的宝妈崔钲聃等分享了他们通过学习、奋斗创造新可能的经历,也向世界宣示,年轻人从未“躺平”,学习奋进才是新青年的底色。

新青年

在中国近代辉煌的历史中,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沸腾的新青年。不管身处何地,起点在哪,他们底色都是“知识与努力”,都相信学习和努力的力量,不躺平不认命;他们保持着终身学习与强烈的努力,向前奔跑;他们的努力与奔跑所迸发出的力量带动了身边的人一起向上生长,甚至推动了行业、社会的进步。

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在改版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文明确其心中“新青年”的标准: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等等。

四十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社会大发展,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青年也是一马当先,一边从学习中汲取知识的力量,一边投入社会建设,成为推动时代巨轮稳定前行的力量。如今被称为“电大”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第一次招生,就有近10万人报考,学习在当时汇成了一股强大的热流。

到如今,青年人的奋斗目标不同,但“敏于自觉、勇于奋斗”“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却依然是“新青年”的精神内核。即使是自嘲“回到小镇躺平”的年轻人,在过去三年里,也有75%的人主动参加过相关的技能培训。他们学英语、学管理、学新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奋进向上,正是新青年的底色。

新学习

青年无论要发展个性,还是贡献于其群,都离不开终身学习。因为刚刚脱胎于少年的青年人,无论是知识还是社会经验都不足,就像是“一张白纸”,需要通过学习,来涂上绚丽的色彩。

1994年,只读完初中的张俊成第一次走出家乡来到首都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在这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到北大课堂上旁听学习,最终通过成人高考,成功考上北大法律系,成为“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毕业后的他,先是做了多年教师,后来自己创办学校,成为校长,致力于帮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

张俊成的经历也激励了不少年轻的保安。笔者一位友人,在省城职校毕业后,也在图书馆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业余时间则到培训机构学习计算机编程。现在,他已经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骨干。

应该说,要到大学或者培训机构学习还是有相当的门槛。不是每个人都像张俊成一样有条件到北大的课堂上旁听,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在省城上培训班。如果身处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新青年又该如何学习呢?好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他们带来了“互联网+教育”。

在这个新的学习时代,只要有网络,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哪里都可以成为年轻人学习的课堂,而且可学习的内容也极大地扩展了,只要你感兴趣的领域,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课程。这为那些不方便来到传统课堂的人,打开了学习的大门。

河南鹿邑县的王妙,是一名成骨不全症患者,也就是俗称的“瓷娃娃”。因为病情,她从小不能上学,只是跟着弟弟学拼音、学认字,并从此爱上了读书。王妙也喜欢编织,当她来到图书馆看到满书架的编织书,内心狂喜。然而,只有书还不行,没有人教,王妙看不懂书上的说明。而腾讯课堂上的编织课程,通过视频讲解,让编织过程通俗易懂。得益于腾讯课堂和自己的刻苦钻研,王妙的编织技法不断提高,成为鹿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妙还通过QQ空间发布自己的编织作品,并成功招来了订单,让她可以自食其力。

更多与王妙一样没有机会来到大城市学习的小镇青年,也受益于互联网+教育。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大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腾讯课堂上课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到40.8%

在线学习平台,也让终身学习、兴趣学习成为可能。在这里,学习没有门槛,用户可以“跨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课程。会有老师的视频讲授,同学们的讨论,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新进化

互联网+教育,给青年们插上了进化的翅膀。通过线上学习,青年们实现了突破式的人生进阶。

来自安徽的吴亚锋只有初中学历,16岁开始打工,几经辗转,成为工厂里的一名机修工。他的日常工作是10小时夜班,目之所及全是机器零件,冰冷的金属和重复的劳动构成了他的日常。车间班长觉得吴亚锋机灵,时常鼓励他多学习一些技能。

但对于吴亚锋来说,学习有两个难点,一是不知道该学什么,二是没有时间。直到在腾讯课堂发现IT网络课程后,吴亚锋看到了希望。课程适合零基础的菜鸟学习,缺乏很多基础知识的他,居然也能看懂所有内容,在线学习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很适合他的情况。经过半年的在线学习之后,吴亚锋有了底气,开始找相关的工作。三个月后,吴亚锋收到了杭州某IT公司的offer,对方开出的薪资是吴亚锋当时工资的将近四倍。吴亚锋实现了从机修工到互联网开发工程师的华丽转身。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体力劳动中抽离出来,吴亚锋感觉自己终于活得不那么“像一台机器”了,他对未来充满了规划。

新青年不仅通过在线学习“内图个性之发展”,更“外图贡献于其群”。“瓷娃娃”王妙并没有止步于一个人从网络课堂中受益,她还把这项技艺传授给村里的姐妹们,并把她们组织起来一起做订单,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手工艺品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家里有5个孩子的大姐,再不用把孩子留在家里外出打工,在家门口把钱挣了,还有时间照顾好孩子们。王妙还“反哺”网上课堂,在腾讯课堂上免费教学,让远在山东的病友,也能像当初自己一样,学到更多的编织知识。

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也是新青年们的进化。“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所不学”的新学习方式让年轻人有机会实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每一个青年都是一滴水,新学习帮助他们升温、沸腾,每一滴水的沸腾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奔涌的新时代。

正如核心期刊《咬文嚼字》编辑部在年度流行语的解读中所言,许多喊着“躺平”的年轻人,其实并未真正“躺平”,他们只是在用自嘲的方式反抗巨大的生活压力、高度的“内卷”竞争,“躺平族”也从未相信“躺平”能“赢”。正相反,那些在网上喊着“躺平”的人,可能更相信“鸡娃不如鸡自己”。热爱学习、热爱探索、永不满足才是沸腾新青年的真正底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