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社会责任大变革来临丨解读九部委《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现象。在公益行动广受赞誉的同时,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互联网平台企业守法合规、积极履责,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九部委发布的意见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回归实质性议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意见》的内容直指近年来互联网平台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问题,结合平台经济定位,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平台的监管重点、创新与发展方向等,将对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履责方式、履责内容、履责评价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广泛的社会影响,失衡的责任天平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方面,8.12亿人网购、6.38亿人看直播、4.69亿人叫外卖、3.97亿人使用网约车、3.81亿人在线办公、3.25亿人使用在线教育、2.39亿人使用在线医疗,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嵌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影响越大,责任越大。

在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之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失衡”现象。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利用其流量优势、渠道优势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平台强制二选一、租赁平台爆雷、社区团购大战、内容低俗等行业问题频发。

近年来,每当社会出现重大灾害事件,互联网企业均快速响应,踊跃捐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多家互联网企业捐赠额超过亿元。20217月河南发生暴雨洪灾,互联网企业又一次展现了企业担当。

表:部分互联网企业慈善捐赠(单位:万元)

备注: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方面,互联网企业的贡献不容忽视。20219月,“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披露了一组数据,仅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近年就有500亿人次的网民积极作出捐赠,募集善款近260亿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有近5000万网友通过互联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捐赠;在2021年河南洪涝灾害中,慈善组织借助互联网,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募集资金超15亿元。

在互联网企业公益项目创新方面,腾讯公益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9日,202199公益日共获得了6870万以上人次捐款、超过35.69亿元捐款金额、1.25亿次以上小红花互动量”;此外,阿里巴巴的95慈善周、新浪微博的人人公益节等也在参与人数、募款金额方面连创新高。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使得行业整体的负面舆情居高不下。监管层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原则也从包容审慎向积极监管转变,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责的短板愈加明显。

2019年开始,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每月跟踪收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并组织专家匿名评选“月度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据统计,2020-2021两年间,互联网企业被评为“月度十大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的有57件,占总数的24.8%。这些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广泛分布在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守法合规、责任治理、公平运营等社会责任领域。

表:2020-2021年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

推动社会责任“回归本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建立在其社会功能之上,要“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责任”,要关注对利益相关方、经济社会具有深刻影响的实质性社会责任议题,包括责任治理、公平运营、守法合规、消费者权益、员工责任、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等。

为更好地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互联网相关法规政策,涉及平台反垄断、平台用工、算法治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实质性议题,逐步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回归“本质责任”。

仅以2021年为例,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全方位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反垄断指南等政策相继出台,APP侵害用户权益及互联网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加速互联网企业合规发展进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这次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目标是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意见》涉及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实质性社会责任议题的方方面面,有的议题要加强监管,有的议题鼓励发展,为未来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蓝图”。

表:《意见》涉及的社会责任议题

负责任经营方能可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平台经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互联网企业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平台企业违法违规、社会责任缺失等事件仍然高发;租赁平台爆雷、社区团购大战等行业负面事件更是严重影响了公众生活和市场秩序;内容低俗、涉黄、软色情等低劣内容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互联网平台企业守法合规、积极履责,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近年来,监管层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原则从包容审慎向积极监管转变,更加强调在划清底线的基础上,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2021年10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指南首次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的依据,以及超大型互联网平台应该落实的主体责任。尽管指南的倡导性大于操作性,但分类分级指南对平台类型的划分为社会各界探讨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和形成共识奠定了基础,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回应了过去若干年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出现的各种不足,明确要求超大互联网平台承担公平竞争示范、平等治理、开放生态等责任。

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平台经济监管原则的表述

另一方面,行业组织积极推动平台企业履责。20211月,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布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行动计划》,旨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号召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此次《意见》的发布是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和规范并重”这一监管思路和社会期望的延续,且“蓝图”更加明晰。伴随《意见》的发布和实施,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变革也即将到来。

网络编辑:史谅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