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他们在首体创办了第一家民营滑冰俱乐部

从1999年回归冰场起,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范军和杨晖在冰雪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事业坚守了23年,接连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专业运动员,也为许多业余爱好者提供了训练机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周建平

▲世纪星国际冰雪体育中心董事长范军(右)和总经理杨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知名演员演出都找我们借衣服,那会儿我们那种缝着亮片的表演服是很稀罕的。”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总经理杨晖哈哈笑出了声。1992年他作为当时国内最优秀的男子冰舞运动员,和搭档韩冰出征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获得了第16名,这个成绩迄今仍是中国冰舞奥运最佳战绩,他期待着后来者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打破之。

“比完奥运会我就退役了,早就想退了,队里一直不放。”他跑到改革春风劲吹的深圳,投奔已经在南方闯荡的师兄范军,“他比我大两岁,我俩是发小儿,十来岁就在一起训练。”哥俩儿都曾是中国第一支花滑国家队的成员,范军是“花滑教父”姚滨教练的大弟子,多次获得全国冠军。

1988年,成立了仅仅两年的花滑国家队解散,范军转业下海。杨晖的冰舞项目被多保留了两年,虽然“拿冠军就涨工资”,但直到他退役,工资也只有180块,“但在当时已经算全行业最高的。”

花样滑冰在各项运动中出了名的难,行内有句话说,培养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难度仅次于培养一名飞行员。但范军、杨晖做运动员的时候运气不佳,赶上的是中国花样滑冰从零到一的艰难时期。时日艰难,人“老”得似乎格外快,很多闪耀一时的冰雪之星二十出头就退役转行,“那时候冬季项目都很艰难,中国花滑在世界赛场上还没出什么成绩。”退役了也没有太好的地方可去,地方机关和大企业最愿意接收的是篮球运动员,“我们滑冰的,不太用得上,退役后的安置都不是太好。”

去南方闯荡是不多的出路之一。范军、杨晖做运动员时拔尖,退役后也有一股子闯劲,他们去过日本人在广州开的冰场、在深圳开过打边炉食档,跟他们一样闯荡南方的花滑人还有后来的国际级裁判黄峰,“他爱唱歌,退役了就跑到广东‘炒更’,在各个酒吧唱歌。”

1999年,哥俩儿回到北京,回到熟悉的首都体育馆滑冰训练馆,创办世纪星滑冰俱乐部,这也是中国第一个面向业余爱好者的民营滑冰俱乐部。多年后企业壮大,范军担任董事长,杨晖成了总经理。

创办俱乐部时,范军34岁,杨晖32岁,但他们已经深刻地经历了商海浮沉的历练,“我们从深圳又回到老家吉林,在长春开过餐厅、酒吧、KTV,还有酒店。”人民广场边上的“轮回”酒吧是两人经商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因为曾与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