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上冰雪”瞄准万亿产业规模,滑雪装备人均花费万元起

谷爱凌冬奥夺冠影响力巨大,冰雪运动迅速“破圈”。

2月10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透露,冰雪经济乘势而起,冬奥商品和冰雪装备销售旺盛,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滑雪装备和滑雪服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9%和61.2%。冰雪主题游人气高涨。年货节期间,网上滑雪门票销售额同比增长102.1%。相关电商平台冰雪旅游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北京冬奥会催热冰雪经济,“三亿人上冰雪”对冰雪运动及滑雪度假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亮点。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

冬奥会举行,冰雪运动衍生品及周边好物率先“热启动”。

2月10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为期29天的“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刚刚结束。冰雪经济乘势而起,冬奥商品和冰雪装备销售旺盛,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

被称为“冰墩墩第一股”的元隆雅图春节后连续四个交易日收割涨停板,并针对“一墩难求”一再回应公司全力协调产能配给,保障冬奥会特许商品的供应。

元隆雅图连拉四个涨停板。

京东披露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各省市冬奥相关热门搜索关键词中,“冰墩墩”吉祥物的搜索量占比达90%,合计有超千万人次搜索“冰墩墩”。2月4日冬奥开幕当日,“冰墩墩”更是成为北京、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天津、山西、浙江、上海、黑龙江等省市用户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与此同时,受冬奥会开幕式热度影响,

在“冰墩墩”成为顶流之时,谷爱凌、苏翊鸣等竞技体育明星也频频出圈。2月8日,谷爱凌夺金当日,以她形象设计的手办价值飙升,咪咕体育官网微博称,谷爱凌周边产品秒售罄。2月10日,南都记者在咪咕商城看到,MeetGu签名款手办已经重新上架,不过是预售链接,售价259元,3月31日其才会开始发货。但咪咕商城并未显示销售数量。

除了谷爱凌手办之外,咪咕商称还有“Meet GU移动电源”、“谷爱凌签名款口罩”等周边。此外,还有中国移动5G冰雪之队系列移动电源-任子威签名款等周边好物。

南都评论员文章指出,在这样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谷爱凌们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体育圈,这种化学反应在奥运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延续。这是明星运动员个人光环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更是冬奥会带给中国社会的特殊礼物。可以想象,在这些明星运动员的带动下,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冰雪运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

来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随着冬奥会带动全民滑雪热,冰雪运动线上消费持续升温,滑雪装备和服饰受到消费者青睐。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年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1月31日~2月4日天猫滑雪类装备销量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300%。另外,根据京东发布的2022春节假期消费观察,1月31日~2月5日滑雪运动类、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其中滑雪面罩成交额同比达15倍,滑雪裤、滑雪镜、单板滑雪板、滑雪服、滑雪鞋等也都取得了较高增长。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总比增长达430%,其中花样滑冰鞋、速滑磨刀架、速滑冰刀鞋、冰球杆、冰刀套、冰球鞋成交额同比增幅分别达553%、420%、368%、328%、266%、125%。

国潮消费热情也同步被激发。从初四晚8点到2月5日上午11点,京东运动安踏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03%。回力推出的一些带有“中国”字样的复古潮服受到90后们的追捧,在这些国潮新品的带动下,虎年春节,回力在唯品会的销量同比上涨66%以上。

唯品会数据显示,唯品会平台上的滑雪设备销量同比提升122%,其中,广东省的滑雪服和滑雪装备销量均同比增长约67%。登山攀岩攀冰设备的销量增幅也达30%以上。运动围脖、头带的销量同比涨幅更是高达85%。

冬奥会同样提升了室内健身的关注度,唯品会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健身器材配件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19%,“陆上滑冰”设备轮滑鞋的购买量也猛增一倍。健身、运动过新年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冰雪运动消费火热的同时,冰雪旅游亦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预测,2021-2022年,国内冰雪休闲旅游的出游量预计将达3.05亿人次,相应收入有望升至3233亿元。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北京延庆海陀、河北涞源、河北崇礼等12家滑雪旅游度假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滑雪还成为今年春节最火的五大景区主题之一。据同程旅行统计,北京什刹海冰场,四川的太子岭滑雪场,北京军都山滑雪场,浙江杭州大明山滑雪场、广州融创雪世界成为春节期间全国最热门的冰雪旅游景区。

去哪儿数据显示,冰雪游的热情不仅限于北方。从春节雪场票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来看,南方雪场占据了5席。其中,仅浙江就有3个雪场上榜。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北方市内城郊的滑雪场人流量更大,南方人则乐于打卡市内冰雪乐园,绍兴乔波冰雪世界、广州融创雪世界等市内雪场,在春节假期的票量比节前一周环比增幅均超2倍。携程数据提到,今年春节期间预订室内滑雪场的订单量每日俱增,每十个滑雪用户,有两个会去室内滑雪。

阿里巴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飞猪上,春节期间冰雪旅游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湖州安吉等滑雪胜地的订单快速增长,广州、重庆、成都等地的室内滑雪场也成为热门去处,“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现实。

相关报道称,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完善冰雪旅游发展举措,把握北京冬奥会契机,不断推出优质冰雪旅游产品,促进冰雪消费升级,加强冰雪产品推广,推动赛后场馆利用。

近年来,冰雪旅游逐渐呈现“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在马蜂窝平台,“单板滑雪攻略”和“双板滑雪攻略”在春节假期的阅读量是入冬以来的三倍。根据同程旅行数据,年轻人更爱尝试冰雪运动,90后和00后在预订冰雪运动类景区的人群中占比过半。

随着冰雪游的大众化普及,从小白到专业级的用户逐年递增。以2021年为例,全年在雪场玩耍2天及以上的用户规模较2019年增长180%。平台上超70%的“滑雪客”会二次复购滑雪产品,深度滑雪爱好者不断增加。

滑雪运动消费潜力大,瞄准万亿产业规模

冰雪运动、旅游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整体冰雪产业的日益繁荣。

根据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20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目标。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

《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滑雪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滑雪人次超过2000万,市场规模接近9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滑雪运动花费不菲。家住广州的滑雪爱好者文先生给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滑雪运动消费中,运动装备花销最大:一件中等价位的滑雪服两千多元,一块普通的滑雪板三四千元,一套普通保暖速干衣三四百元,一副中等雪镜五六百元,一套护具(包括头套护膝等)三五百元,算下来一整套中等滑雪装备需要上万元。

再加上滑雪场门票(广州某滑雪场)单次四小时700元,请滑雪教练的私教培训费,每小时600-1000元,从装备到场地、培训,市场空间不可小觑。

冬奥带来冰雪运动热。 新华社照片

受疫情影响,此前会选择出国滑雪的消费者也转战国内,进一步刺激国内冰雪运动消费。据广州滑雪爱好者杨先生透露,之前几年全家冬季都会去北海道滑雪,近两年在广州室内滑雪场保持练习,平时他和儿子的娱乐项目会首选滑雪。四年下来花在滑雪上的费用(不含旅程交通食宿等杂费)也有十万元出头。据了解,广州某大型滑雪场的年票价格也“水涨船高”,去年五次卡的价格是1888元,今年1月份后涨至2388元。从杨先生一家三口的滑雪配置可以看出滑雪消费的潜力之大。

南都记者了解到,杨先生一家的滑雪装备是几年来陆续配置的,刚开始接触滑雪时必要的装备是眼镜手套面罩和速干衣内胆。因个人卫生原因雪场一般不提供租赁。之后依次是头盔、雪服、雪鞋、固定器和雪板。因为如果滑雪次数多,会对装备有更高和更私人的需求,自己的装备使用起来更为顺手,而且许多雪场的多次票都是不提供装备的。杨先生与儿子滑单板,雪板是美国品牌Nitro,雪靴和固定器是日本品牌Flux。杨太太滑双板,雪靴与雪板都是法国Rossignol。所选择的都是品牌中等价位的装备,人均“置装”费用大约两万元左右。另外滑雪装备的损耗较大,不算孩子的生长发育更新装备,成人业余使用两年就需要更换全套装备,专业的使用寿命更短。

虽然滑雪装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领,自主品牌缺乏,但国内商家近年来正加速占领海外市场。阿里巴巴发布的报告显示,春节前夕,速卖通上的国产滑雪用品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滑雪头盔海外销量增长了15倍。承接冬奥会契机,速卖通上国产滑雪用品商家数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近50%。过去一年,全球共有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速卖通上购买了中国雪具。北至冰岛,南至智利,都有中国冰雪产业品牌的身影。

突破人才短缺瓶颈,发展冰雪装备制造

据了解,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来源:Mob研究院)

无法忽视的是,目前国内的冰雪运动行业发展也正面临挑战。艾媒报告显示,目前冰雪运动产业人才短缺、专业程度低等现象,不能满足大众对冰雪运动专业指导的需求。冰雪运动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冰雪运动教练缺乏统一的培训、考核和权威的认证机构。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缺口大和储存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众也会缺乏专业和高效的指导。

此外,尽管冰雪运动产业发展上升期,冰雪运动产业经营模式单一,经营季节较短。大多数企业在非冬季暂停营业,缺乏其他季节的旅游项目。冰雪运动产业投入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加上冰雪运动价格高,难以实现盈利,甚至是亏损。

文旅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规划提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为核心,以冰雪体育旅游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挖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在冰雪服装、装备制造的潜力。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研究部主管简可表示,中国“三亿人上冰雪”的倡议为冰雪运动及滑雪度假产业带来巨大机遇,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亮点。更多消费者领略户外运动与大自然极致魅力,必将促使更多业主思考如何提升竞争力,以与国际知名滑雪胜地一较高下。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