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为何判罚这么多:确保运动员生命安全是前提

没有发生碰撞的判罚,是因为运动员的行为影响了整场比赛的安全性。“如果规则允许这样做,可能会有很多运动员利用规则,去做更危险的超越。”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张会感叹,“国际滑联的规则是真的以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出发去制定的。”

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开始制定更为详细的判罚手册,设置了一套标准的判罚代码。每逢国际大赛,中国的国际级裁判就会过来给队员们讲比赛规则,“哪里需要注意,哪里增加了新规则,会强调很多遍”。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使用“飞猫”摄像系统,由40台超高清摄像机阵列,3台8KVR摄像头全场环绕,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拍摄,“四面八方都能看得非常严密”。一些观众肉眼看来没有问题的动作,慢动作回看也可能发现是规则认定的危险动作。

责任编辑:谭畅

2月11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中国队选手李文龙(左一)在比赛中摔倒。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图)

2022年2月16日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短道速滑队最终以2金1银1铜的成绩收官。

作为最受国人关注的比赛项目之一,短道速滑比赛极富戏剧性,多次因裁判判罚导致结果逆转。2月9日的男子1500米半决赛中,中国名将任子威因“手臂阻挡”的动作被裁判认定犯规,无缘决赛。当晚决赛中,正常情况下本应有6人同场竞争,由于半决赛中4名选手因对手犯规被直接“判进”,出现了10人同场竞技的罕见赛况。

两天后,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决赛中,中国选手李文龙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1圈时,因与对手“踢刀”意外摔倒,中国队名列小组第四但仍被判进决赛A组。

本次冬奥会中,短道速滑共设9个小项,多达29场比赛。2月5日至13日的五晚比赛中,短道速滑赛场上共出现37次判罚(包含两张黄牌)。其中,仅7日一晚的判罚就多达17次。而在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中,短道速滑项目共出现46次判罚,中国队被判罚8次。

高频率的判罚背后,是短道速滑这项运动本身的特殊性。锋利的冰刀、高速的滑行、近距离的接触都预示着短道速滑比赛的危险性和竞争性。2020年国际滑联还正式推出了统一的修订版判罚手册,极大提高了比赛透明度。

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张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些没有发生碰撞的判罚,是因为运动员的行为影响了整场比赛的安全性。“如果规则允许这样做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运动员利用这样的规则,去做更危险的超越。”她感叹道,“现在国际滑联的规则,是真的以运动员的生命安全角度出发去制定的。”

直道末端:最危险的犯规点

短道速滑比赛竞争激烈、意外频出,成为冬奥会中最具观赏性的比赛之一。

“我们都知道短道速滑好看,竞争激烈又刺激,不确定因素还特别多,能提起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在张会看来,这也恰好是这一项目犯规较多、判罚复杂的原因。她是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王濛同时期的队友,也曾执教过国家短道队。

“超越”是整场比赛的关键词。短道速滑比赛中,由于体力消耗偏少,运动员们通常愿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