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骗保”,谁动了癌症患者基因检测报告? 

基因检测报告的重要性堪比“判决书”——能否匹配上合适的靶向药;该药是否已被纳入医保并符合报销条件,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是极重要的“闯关”。

多位患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过,医院对第三方公司出具的基因检测报告通常审查并不严格。很多时候不需原件,只需复印件就可以通过审查,客观上为篡改基因检测报告留下了一定空间。

晚期癌症患者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让医生在合规与救命的天平上挣扎,加之医药代表和基因检测公司逐利的驱动,剖析一起伪造基因检测的“骗保案”的法理与情理,很有可能变得错综复杂。

责任编辑:曹海东

打击骗保宣传广告。 (视觉中国/图)

“抓获涉案人员17名,全部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22年2月10日晚,深圳市医保局发布的一则案情通报,将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直接推上风口浪尖。

据案情通报,2021年7月,深圳市医保局根据举报线索,核查发现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下称阿斯利康)工作人员涉嫌欺诈骗保。后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联合深圳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专案查办。

曾在阿斯利康工作的医药代表陈晓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但涉案药物大概率就是阿斯利康的明星抗肿瘤药——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一款于2017年上市、2018年进入医保的肺癌“靶向药”。上述消息也得到媒体报道证实。

近十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陆续问世,给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是在占所有肺癌中约85%的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基因突变等9个靶点,已有二十余种靶向药物问世。

而对患者的病理组织或血液进行检测,分析得出的基因检测结果,则是决定药物选择的最重要一环。“就像每一把钥匙对应一把锁,知道是什么锁,才能去找合适的钥匙。”《癌症·真相》作者、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在描述基因检测的意义时说,正确使用靶向药物(对患者)有很大优势,但基因突变和靶向药物必须匹配,患者才能获益,否则不仅无效,还会耽误治疗时间。

据案情通报,该诈骗团伙即通过篡改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涉嫌骗取医保基金。

“我妈妈就在吃‘泰瑞沙’,会不会并不适用?是不是药企为了卖药,已经改过基因检测报告了?”患者家属徐钰楠在看到新闻后心生疑虑,基因检测公司是医生推荐的第三方机构,在国内并不知名,如果药企骗保,到底是怎样篡改的基因检测报告,又顺利开到药的呢?

多次卷入“骗保”,销售管理是关键

阿斯利康此番“爆雷”早有端倪,奥希替尼曾多次被卷入“骗保”事件。

2019年10月,在四川省宜宾市,医药代表李某通过伪造处方笺的方式,冒用病人杨某名义在宜宾康贝大药房购买奥希替尼5盒销售给他人,涉及医保金额共计67047元;雅安市天全县参保人张某,涉嫌利用伪造的基因检测报告申请备案使用单行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