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香师:商战硝烟中的气味艺术家

香味中藏着调香师的灵感与记忆,亦有他们对市场的洞察与妥协。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张明萌 周建平

▲消费者选择产品从百里挑一变成了万里挑一,这给调香师的工作带来挑战  图/视觉中国

这是一只不能感冒的鼻子。

从2002年入行学习至今,这只鼻子已经熟记数千种香料的气味。事实上,即便感冒了,工作也不会停滞,因为它对原料的气味和配比过于熟悉,凭借记忆也可以调配出一个样品,最后借助评香师来确认。

靠这只鼻子,余光偏在香氛行业走了20年,目前在国际香氛领域的“大厂”奇华顿担任资深调香师。要成为调香师,嗅觉天赋是关键,同时也要具备想象力、审美和热情。

在汤姆·提克威的电影《香水》中,格雷诺耶在天赋异禀的嗅觉的指引下开启了疯狂的制香之旅,他追求的那瓶独一无二的香水被同时赋予欲望、贪婪和美好的象征意味。

▲《香水》剧照

丰富的隐喻是香味的注脚,也让调香师这门职业更具艺术家气质。正如知名调香师艾列纳在《调香师日记》所说:“气味一旦融合思想,我就是调香师了。”但在当今有百亿规模的香氛市场,香味也卷入了一场资本的角逐中。香味中藏着调香师的灵感与记忆,亦有他们对市场的洞察与妥协。那些飘在空中的象征意味,混杂着气味经济大战的硝烟。

寻香

一缕幽香从四周飘来。余光偏凑近去闻,对这陌生而独特的香味感到惊讶,“一定要记住这个味道。”他深吸一口气,脑中开始构思如何把这个味道呈现出来,需要通过哪些原料复制、分解、组配……

“那是曼陀罗,你千万不要去闻,很危险!”一位路过的大学退休教授对他喊道。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余光偏“醒”了过来。

曼陀罗外表艳丽,花香清幽却有毒性,严重时可致人昏迷。“因为有毒,很多人不敢闻曼陀罗。但对调香师来讲,当闻到一个仿佛打开一扇窗的新味道时,会奋不顾身地去扑。”后来,余光偏把这个味道“复制”了出来,产品面世后亦获得不错的反馈。

大多数消费品会被冠以消费主义营造的幻梦。香氛则处在商品与艺术品之间,人每天都在和嗅觉打交道,气味联结人的情绪和记忆。

有“香氛女诗人”之称的法国调香师Olivia Giacobetti曾为香水品牌阿蒂仙创作过非常知名的香水作品。其中,“阿蒂仙无花果”也被称作有史以来第一款以无花果为主香型的香水。庭院里的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是她对童年的记忆,“气味吞噬一切。20年后,我想重新发现这种遮蔽万物的又绿又奶的气味的感觉。说实话,我创作的东西如此个人,根本没想到它会给这么多人带来如此多的欢乐。”Olivia Giacobetti回忆。

从小在乡村长大的余光偏,也更喜爱童年记忆里的花草香。在调香中,他常使用绿色、天然元素,能带来轻松和自由感。

寻找灵感是调香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除了回忆,他们还要在旅行、电影、书籍、食物、服装甚至颜色、心情中挖掘“香气”。

▲调香师余光偏  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