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建设全面铺开:从着重“面”到着重“点”
据虞崇胜观察,继全国政协聘任99名专家后,建立人才库事实上成为统一的政协活动,几乎在所有省份开展起来。其中,湖北省就是在同年12月确定了具体的专家人选,当时“搞得阵仗很大”。
以往做学术调研时,田学斌和同事们经常会觉得“到其他省份调研很困难”,但以河北省政协特聘专家身份参与调研,自己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想要的材料,掌握的情况也更全面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协人才库本身是国家的一个参政议政机构。它的意见不是民间发声,而是通过各种协商活动纳入考量,为最终决策直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杜茂林
2020年6月28日,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聘书颁发仪式在京举行。
汤中立是在进入陕西省政协大楼后才得知自己被聘为“政协专家”的。
2021年5月12日,在陕西省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举行的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聘任仪式上,汤中立与其他11位专家,一同从时任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手中接过聘书。
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并非陕西的首创。十个多月前,2020年6月,全国政协礼堂内,共99名专家收到了全国政协颁发的聘书,成为“国字号”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他们当中不乏高校教授、企业家、医生等专业人才,也包括曾身居要职的高级官员和往届政协委员。
建设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的想法最早可见于2019年3月。彼时,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称,要建立应用型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为高质量履职建言提供支撑。
随后两年,从全国政协开始,不仅湖北、宁夏、江苏等省级政协,各地市、县一级政协,也逐渐推开了参政议政人才库的建设。
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虞崇胜看来,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是发展协商民主,推进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谁能成为特聘专家?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政协特聘专家?
卞晋平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如今也是全国政协特聘专家。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特聘专家的遴选,是由全国政协10个专门委员会提名各自领域内有建树的专家,随后由政协主席会议协商研究而定。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最初政协要求10个专门委员会各提名16名专家,形成了一份160人的名单,协商之后确定了99人。
对部分专家来说,自己被选中略显意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是全国政协特聘专家。他记得,2020年5月,自己正在云南调研,忽然接到了全国政协的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去参加受聘仪式”。
毛寿龙这才想起来,很久之前,曾有政协的工作人员和他沟通过,问他愿不愿意成为政协人才库的专家。得知自己成为特聘专家时,毛寿龙有点意外,“以前虽然参与过一些中央部门的工作,但是没有直接的政协工作经验。”
梳理全国政协99名特聘专家名单可以发现,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