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采购模式是如何开始的——专访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秘书长顾国建

责任编辑:马克

54岁的顾国建是国内研究零售业的权威 资料图片

南方周末去年12月1日在东莞的服装采购是第一次超市联合采购吗?

顾国建:不是。联合采购模式的尝试从农产品开始的。第一种联合采购的商品是柚子。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东经117度16分、北纬24度22分出产的蜜柚最好吃,那里是福建平和县小溪镇。2007年9月,我们在田间地头设立针对农民的采购点,清洗、分级、装内袋、装车、贴标签、检疫等一系列动作都在山上完成,同时建立详细的数据库。之后,在山东、辽宁、山西、湖南等全国各地的联采会员超市中,都能买到小溪镇的蜜柚。一旦出现了问题,可以立刻从数据库中追溯出这批柚子的详细产地、种植农民的姓名、发货日期、卡车司机姓名、到货日期等信息。

柚子之后,联采商品逐步扩大到浙江东海带鱼、山东东营冬枣、山东威海海带、台湾水果等。2008年9月,我们建立了“购联网”,在这个网络上,各会员超市公司的需求与各产品的供货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订单和供货则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来解决。而在这之前,各个超市是去批发市场上货、从代理商手中发传真拿货,效率低下且价格高。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联合采购了 5491吨蜜柚、5910箱带鱼、2.6万斤冬枣、1.8万斤海带……有效地促进了订单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了这些实验和积累之后,去年底,联合采购模式开始向服装、日用品和工艺品领域铺开。

南方周末联合采购会代替会员超市原来的采购渠道,其间产生的利益纠葛怎么办?与老供货商的关系如何协调?

顾国建:联合采购的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企业缴纳的会费。我们预计3月份成立实业公司,专门负责联合采购的工作。利益纠葛的确存在,因为原来的采购都有各自的渠道和既得的利益。但是,我们的联合采购原则是:只做会员企业缺少或弱项的商品,决不与会员企业发生正面利益冲突。如果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但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只能说明打掉了这些人的寻租机会。淘汰中间环节的代理商和经销商之后,可以让超市尽可能合理地直接与工厂、与农民对接,从而降低中间环节的利润损失。超市规模越大,物流和采购的成本就越低。我们以后的设想,就是把联合采购做成一个自由合作联盟,充分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联合采购的规模优势、会员企业的区域个性化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零售业发展新模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