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谈共同富裕:“不好高骛远,不吊高胃口”

富不富裕是生产力水平问题,是否共同富裕是分配制度问题。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重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 (人民视觉/图)

全国政协委员赵长茂,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长期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城市化、营商环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等,都是他近年公开发言涉及的话题。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赵长茂早就关注到收入差距扩大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曾著文提出要“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并强调这决定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目标实现程度”。

2022年的全国两会现场,共同富裕再次成为高频词汇。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等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专访赵长茂。

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南方周末:2022年以来,中央的各项文件频频提及共同富裕,你觉得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推动共同富裕?

赵长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十八大以来,“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普遍贫穷和收入差距过大,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计划经济时期,平均主义分配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结果是全体人民“共同贫穷”,以致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开放以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政策调节不力,收入差距一度迅速拉大,这导致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失衡,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进而加剧社会总供求结构性失衡。

可见,无论是平均主义分配,还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都会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南方周末:共同富裕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