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破产N次,努力为军国主义战车踩刹车的日本凯恩斯……

日俄战争的成功,让日本的新一代军人丧失了理性,他们已经没有第一代人那种深刻的认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成就都是建立在英美秩序、技术、原料和资本输入上的,日本无法背离这个秩序。在这一点上,高桥筹款的空前成功,反而埋下了自己悲剧结局的种子。

责任编辑:刘小磊

高桥是清(1854-1936),第20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因反对为扩军而增加财政支出,在二二六事件中被日本陆军士兵刺杀。(资料图/图)

1859年7月,日本横滨开埠,此地到东京只有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这好比大清在通州直接开放通商口岸,而不是在天津。如此多的“丑夷”“鬼畜”就在都城近郊频繁出没,“宝刀难染洋夷血”(田口卯吉《日本开化小史》),成为自尊受到严重侮辱的攘夷志士之歌,他们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四处刺杀外国人。到1863年,幕府不得不宣布横滨、长崎、箱馆重新闭关,驱逐所有外国人,长州藩更是在下关对外国船只无差别炮击,导致英国以保护侨民为名成功在横滨驻军,隔年,长州惨败于英法荷美四国,此后四国舰队开入濑户内海,迫使京都朝廷最终于1865年批准《通商条约》,开埠不可逆转。

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当时的仙台藩“驻京办主任”大童信太夫,将仙台藩家属院里的两名小孩送去了横滨学英语,其一便是高桥是清。

高桥的人生之路或许也是日本维新之路的写照:导师很多,教师很少;既无门阀,也无奥援。作为第二代“开眼看世界”的日本人,高桥是清从一开始就是采用“非正式”的方式来学习英语的:过去的第一代学术精英有完整的“兰学”师承,有朱子学、阳明学、水户学、舜水学等等儒家教育的底子,能翻译书籍报纸,书面能力上佳,但却是“哑巴”,而得益于横滨的存在,高桥是清的语言教育起点可以说是相当之高:教他字母的启蒙老师是詹姆斯·赫本的太太,而詹姆斯是日文罗马字拼法的发明人。而机缘巧合之下,后来的文部大臣,提出要全盘废除汉字将日文罗马化的森有礼,更是成为高桥是清的救命恩人、主公和保护人,把他写进了自家的户口簿,安排他到新成立的大学南校任职成为教师,而此时高桥还不到14周岁,也由此,高桥是清身上打上了浓重的萨摩藩标签,在我看来,这也是他后来与秉承“攘夷”理念、由长州藩主导的陆军系统矛盾重重的根本渊源,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