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现实主义者的困惑与思考

达利欧惯于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国际交往和历史研究来建构和改进市场投资模型,这种模型思维成为桥水投资公司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今,他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宏大的决策模型来回答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如何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虽然我预计中美会有更多的尝试和行动来实现更大程度和范围的自给自足,但与此同时,进化的力量将强烈地推动我们以可能的方式走向更多的互联。我们能做的就是去适应这两种并行的趋势。”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2022年2月22日,美国中国总商会(CGCC)在纽约举行2022农历虎年颁奖晚宴,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右)向达利欧颁发原则奖并致辞指出,达利欧富有远见地从历史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35年来,一直通过管理和咨询项目访问中国并研究中国市场,为增进中美人民了解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视觉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一周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那一周被尼克松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据尼克松的女婿大卫·艾森豪威尔回忆,出访中国前,尼克松经常热情洋溢地谈论中国。那时的尼克松认为,尽管中国从一个多世纪的战争中走出来不久,但总有一天会成长为国际社会主要的甚至起主导性作用的大国,限制中国的崛起是错误的。

▲1972年2月,北京,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游览长城  图/视觉中国

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格局和时代情绪已是沧海桑田。中美关系被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称为“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被一些美国政客视作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彼此依存又相互竞争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每个人都是巨大转变的见证者,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着看待变化的视角和应对变化的努力。

73岁的瑞·达利欧(Ray Dalio)同样站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十字路口。作为全球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于2022年2月正式将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运营董事会。这个把机构当作机器兢兢业业维护和改进的“工程师”,正面临着人生目标和责任的切换。

一直以来,达利欧最大的好奇在于摸清世界运转的规律。如今,在美国国内外冲突愈发广泛和激烈的背景下,人们该如何相处?这类思考常让他在深夜失眠。2022年1月,达利欧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出生于美国的黄金年代,也亲历了中国的崛起,达利欧见证了中美关系由互惠互利走向激烈竞争。作为许多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宏观经济顾问,他长于国际交往、精于历史研究,在经济前沿和高地感受着历史的周期性波动,目睹着随波动而生的震颤如暴风雨般袭来。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描述的一些画面仿佛照进现实: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各方力量在碰撞中重组,小国成为大国间博弈的棋盘。枪炮、制裁与站队搅动着本就充满隔阂的世界,人们对善恶和真假的判定前所未有地分裂。达利欧同样面临着界定自身角色、责任和意义的挑战,“每个人都自己决定,这(些挑战)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诚实和开放。”他对《南方人物周刊》说。

▲2021年4月24日,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通过视频致辞  图/视觉中国

争议

2021年11月30日,在接受美国左翼媒体CNBC采访后,瑞·达利欧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引燃导火索的是他在采访中的一些论述,“美国人强调个人至上。而在中国,‘国家’包含‘国’和‘家’,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家庭和集体。”他的言论迅速招致美国国内的批评,尤其是右翼阵营的批评。批评者中不乏达利欧的朋友和同事,比如前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深参议员米特·罗姆尼,以及时任桥水首席执行官戴维·麦科米克,后者即将卸任并筹备竞选共和党参议员。

风波发酵数日后,达利欧在包括右翼色彩的福克斯(FOX)等媒体和个人社交平台上做出澄清,“我在美国度过一生,我也花了大半辈子和中国打交道,这些经历帮助我了解他们。我并不是在表达认同,我的首要目标是帮助理解。”作为全球知名的宏观经济和中国问题专家,达利欧是最常受媒体邀请来评论中国市场和政策的美国金融巨头之一。

达利欧对中国的独特认知源于过去近四十年他与中国各界频繁的接触和对中国的研究。达利欧创建的桥水不仅为其中国客户管理着数额庞大的海外投资,也在持续加仓中国资产。2022年1月的信息披露显示,桥水在海外发行的中国基金资产总值突破340亿元人民币。

在2021年9月的一场美国大型论坛上,达利欧被问道,“一些人主张,中国的崛起会威胁甚至替代美国的地位,任何美国人都不应该帮助中国走到那一步,你怎么看?”达利欧的回答很简短,“中美可能互相构成威胁,但我们越是朝那个方向发展,就越需要加强对话沟通,增进互相理解和联系,否则威胁可能会愈演愈烈。”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政治民粹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抬头,一些反对者将矛头对准了达利欧以及部分在华扩大业务的华尔街金融机构。

正如达利欧在回应里所说,受紧张的双边关系影响的不只有桥水,“超过四万名投资者,无数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银行和公司,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虽然围绕“脱钩”的讨论甚嚣尘上,但当前中美经济关系依然“庞大且复杂”。从贸易和投资数据来看,全球头两大经济体的依存度仍处在高位。而对华尔街来说,拥有巨大体量和成长转型空间的中国市场一直是必争之地。特别是2020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除了资本市场,中国巨大的财富和资产管理市场也吸引着外资加速入华。

以美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为例,2020年8月,贝莱德在中国拿到了业内首张外资全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2021年9月,其中国基金管理子公司成立的首只基金,就从超过11.1万名投资者手中筹集了66.8亿元人民币。

投资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中国经济专家罗里·格林认为,华尔街和中国之间更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抵消中美关系更大范围的下滑,“如果美国银行在中国大举投资,脱钩就很难实现。”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在深度、质量,还是在金融产品的丰富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成长空间,是华尔街眼中最后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现阶段华尔街的利益和中国发展的利益是相对一致的。”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告诉《南方人物周刊》。

“一些美国人似乎会把矛头指向任何有国际业务的美国企业,认为它们把自身利益放在了国家之上”,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美联储系统和纽约联储银行前高管、蒙莫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罗伯茨表达了对达利欧因采访言论受到攻击的吃惊。罗伯茨认识许多和达利欧共事多年的朋友,“才华横溢,有自驱力,但行为和谈吐十分谦逊”是罗伯茨的这些朋友对达利欧的共识。

罗伯茨说,“美国主张言论自由,我很钦佩瑞愿意就争议问题发表看法。”在当前的政治和舆论生态下,如此公开地探讨有争议性的话题并非容易的选择。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政府换届、中美两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中美双边关系却比2020年更加紧张。报告指出,虽然有超过40%的美国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加大在华资源投入,但地缘政治和政策挑战削弱了企业的乐观情绪。

同时,因在华业务受政策影响等原因,曾经态度一致的美国商界开始出现分化。把握“混沌中的机遇”的另一面在于,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时常不得不在中美争议问题上保持沉默或者措辞谨慎,尤其是当舆情和政策环境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