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课”、献血、志愿时背后:“绩点为王”是枷锁还是王冠?

是勇争绩点,还是跳出体系寻找自我兴趣甚至出路,是为了数字而去行动,还是为了意义和价值而去追寻,选择权其实一直在我们手里。

责任编辑:温翠玲

(小尘4x/图)

近日,一道古早辩题“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的成长利大于弊or弊大于利”成了我们辩论队“试刀”的项目。绩点的评判标准会成为大学生身上趋利而不自由的“枷锁”,还是能让我们努力改写命运争戴“王冠”?这也是大一新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其实关于“绩点”引发的讨论一直都在,一代代学生更新迭代,从高考的成绩竞争卷入到大学的绩点排行,类似于“丛林法则”的延续,只不过周遭的灌木不一样,打破了许多学生对大学的美好幻想。绩点和中学时代的成绩大体相似,本质上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这种模式的轮回,很容易引发新生的反感。但当我和辩论队友讨论这种情况时,有更多的不同观点:

大学的绩点(单纯学业)的获取,和高中分数的获得不在同一难度系数。高考是筛选性考核,而大学绩点是及格性的考核,由于性质的不同,少了许多限制。夸张地说,一个初中水平的人,上完复习课,背诵上下点功夫,就很容易拿高分(指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