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道岭,与最后的蒸汽火车告别

抛弃过时的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无疑是种进步。但人类总是忍不住要回头看的,看向我们来时走过的路,看向一个时代的繁盛与终结。

风吹散车顶喷出的白烟,我最后一次凝望火车,与消逝的蒸汽时代作别。

责任编辑:杨嘉敏

斜阳给矿上的一切都笼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彩,电线、铁道、吊车、砖房像镀了一层滤镜般,让我仿佛置身老电影的场景。轰隆声靠近了,带着浓烈的煤炭气息,火车从我身前驶过,朝着日落的方向前进。强烈的光比让车身模糊成一片黑暗,灰黑色的蒸汽随着汽笛的鸣响腾起,浓烟中的斜阳仿佛融化了一般,让傍晚的金色空气变得迷蒙。

我站在铁轨前注视着火车远去,直到车身与蒸汽都消失在一片金光中,煤炭的气味也淡了。只有悠长的汽笛声从看不见的远处传来,提醒我,蒸汽时代过去了。

在卸煤站,目送蒸汽火车逆光前行,驶入日落金光中。 (纪韩、黎瑾/图)

三道岭往事

从哈密往西七十多公里,东天山巍峨连绵的山体一直横亘在北侧的车窗外,我的目的地三道岭就坐落在天山脚下。网络照片上,雄壮的雪山前一列蒸汽机车驰过戈壁,浓烟遮天蔽日,与天山的雪连接在一起。我并非火车迷,但亘古的自然与过时的人类文明产物组成了莫名的魅力,吸引了我决定前去一探。

与多辆卡车一起抵达小镇入口处的防疫检查站时,日头已经偏西了,我有些心急,怕错过火车工作的时间。一条主干道从北往南几乎笔直地穿过镇子,商店、饭馆、邮局、银行、旅馆和低矮的居民楼沿街展开。要不了十分钟,车已经行驶到镇南的检查站,热情的当地人指点我继续前行:从这里再往南4公里的戈壁滩,便是矿区的所在。

三道岭煤矿是中国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这处新疆的重要煤源产地从1958年开始大规模露天开采,巅峰时期年产量可达300万吨。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东坑与西坑两个巨型露天矿坑,曾有30多台蒸汽机车来往不绝,煤被源源不断地运出,于矿区东南的柳树泉车站汇入兰新线,送往河西走廊和川渝地区。然而,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三道岭已走向衰颓,曾经丰富的蒸汽机车群和线路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一排长方体盒子似的楼房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南泉了,曾经三道岭煤矿工人生活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大批住宅楼此刻墙面斑驳、砖瓦脱落、玻璃窗破损,一些窗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