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方舱巧用社区网格化打“逆境球”

第五波疫情暴发以来,香港纪律部队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日前,南方网、今日香港地记者获准进入元朗潭尾社区隔离设施(下简称“潭尾方舱”),独家探访疫情下的这个香港最大方舱如何在海关的管理下打出“逆境球”。

潭尾方舱是今年第六个竣工的中央援港方舱项目,也是面积最大、地质情况最复杂、地基处理工程量最大的项目,其混凝土浇筑量相当于香港一个中等规模的楼盘项目,最多可提供2000间房,容纳8000位病人。虽定位为临时性社区隔离设施,但项目饮用水管道、排污系统、电线管道等设计均按照市政永久工程的标准规划及落实。

据介绍,潭尾方舱自3月24日正式启用后,入住率达到了八成以上。记者看到,相比逼仄的“劏房”,潭尾方舱的居住条件十分宽松,缓解了因居所狭小而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等问题。而参与其中的香港海关关员虽然“每日不眠不休地工作”,但毫无抱怨,他们认为只要能帮助香港市民顺利度过这段隔离抗疫的时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亲身体验“中国速度”倍感光荣

走进潭尾方舱,记者看到,整个方舱区域被一道闸分为感染区和非感染区,保证设施隔离功能的同时,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因为这个方舱有老有小,有男女老幼,我们日常都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求,照顾他们的起居。”为保护记者,在感染区工作的香港海关关员梁潮伟、吴震龙隔着闸网接受采访。梁潮伟告诉记者,他们平常在方舱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患者接待,因此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进入感染区。眼下虽是春季,但香港近日最高气温已突破30℃。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帽、护目镜、防护面屏、口罩、手套,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今天的太阳很晒,我想外面都有三十多度,我们穿着这身衣服应该不止三十多度了,其实我里面已经全部湿透了。”说话间,豆大的汗珠从吴震龙的额头上不断冒出,顺着脸往下滚落。

尽管穿着防护服的日常并不轻松,但对驻守的海关关员来说,看到病人满意的面容,听到一句暖心的谢谢,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吴震龙举例,在一次执勤期间,他带领一位男性患者去隔离房间时看到该患者行李很重,便提出帮忙,但让吴震龙意外的是,这位患者拒绝了他的提议,并一再表示“不要不要,阿Sir,这些东西有病毒,你带着我们进房就行了”。这件事让吴震龙感慨万千,“我们全力以赴帮助每一位患者,但他们也尽量避免给我们增加工作负担,大家是发自内心的互相理解,同舟共济。”

吴震龙说,曾经听到不少患者向家人报平安时会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很好,幸好有他们,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梁潮伟亦告诉记者,大部分患者的心态都积极乐观,有的甚至会开玩笑说“这里服务和配置齐备,就当是一次久违的旅行”。

“香港地少人多太密集了,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起一个完善的社区隔离设施绝对不容易,以前只在电视看到‘中国速度’,如今自己能亲身参与其中,十分光荣。”梁潮伟说。

兼当“心理医生”为患者解忧

在隔离设施,香港海关专门开设了24小时热线,及时与患者沟通。香港海关关员陈伟业目前是热线组一员,他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话及社交网站与患者沟通,会尽力回应入住者的各种需求,比如需要清洁房屋、提供食物、需要医生帮忙等等。此外,陈伟业有时还要承担一部分心理医生的工作。他坦言,自己曾感染新冠肺炎并痊愈,因此更加了解确诊患者的心情和需求,“我用我的经历同他们分享,去试着帮助他们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

谈及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陈伟业回忆说,在一次当值期间,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求助电话,她说,“我的先生和宝宝都确诊了,如果他们被送去另一间方舱,我很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法得到很好的照顾”。当时,这位母亲和她的大女儿都在方舱隔离,家中已无人照料。陈伟业得知详情后,首先指导她如何与相关部门沟通,说明自己的特殊情况。随后,陈伟业联合同事做了大量协调工作。经过陈伟业和同事们的一番努力,这对父子最终入住潭尾方舱,一家四口也被安排在同一房间进行隔离。

“我自己也是两位孩子的父亲,所以很明白这位母亲的担忧,看见他们一家人的团聚,就算我们再辛苦都觉得很值得。”陈伟业说。

“科技+脚力”为物资配送提速

据了解,香港海关在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物资供应及配送网络,全力为生活物资和防疫装备的收发提速。香港海关情报统筹组指挥官许志伟,现在是物资供应团队的一员。“日常工作最主要是将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派发给这里的病人,并为其他同事提供防护服、口罩等防疫装备”。

许sir一边整理物资一边告诉记者,每天脚步都很难停下来,一天要走几十趟搬运货物,“我们粗略估计,每位同事每天走的步数都超过1万至2万步”。

潭尾方舱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日常的物资供应和管理仅靠好体力还不足以应付,为此海关特意开发“营健通”电子平台,供隔离人士随时提出物资和膳食需求,除大幅简化运作流程,亦可提升物资仓库的管理效率,更好照顾隔离人士需要。“我们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送给每一个有需要的病人。”许志伟说。

360位专业关员参与方舱营运

“我们希望能够发扬香港海关‘专业承担’的精神,服务每一位入住方舱的人士。”负责潭尾方舱管理工作的海关情报科统筹课主管刘玉龙介绍,香港海关共派出360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关员,参与潭尾方舱的日常管理和营运。

“以前我们的工作是打击走私和贩运毒品,如今接手这么大的方舱医院,的确在前期遇到了一些挑战。”刘玉龙认为,最大的挑战分别来自“时间”及“管理”。

据介绍,香港海关在人员筹备、培训、整体规划、物资采购以致每一个方舱的房间布置,都要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将所有的过程不断压缩、压缩再压缩,确保方舱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服务。”

为确保方舱医院顺利营运,刘玉龙和同事们还需搜集各个方舱不同的管理经验,并通宵达旦开会讨论制定适合潭尾方舱的营运模式。“我们主要借鉴了内地管理方舱的经验,用社区网格化的模式管理潭尾方舱,将潭尾分成多个社区,确保每一位同事可以点对点照顾每一位隔离人士的需要。”刘玉龙表示,在内地经验的基础上,他们还结合香港人的生活习惯,加入了一些创新措施,比如在社交网站上提供入住小锦囊,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士提供额外物资支援,在房间内放置电蒸炉,添置消毒机器人等等,“我们希望每一个患者,在离开时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脸上也是挂着微笑的。”

对于方舱的管理工作,香港海关风险管理组指挥官陈启豪也深有体会。他表示,以前海关的调查工作是“抽丝剥茧”,将罪犯“抽”出来。但是方舱的管理工作象是一个机器的齿轮,环环相扣。虽然大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为香港做多一些事情,所以不同的部门都很团结协作,“就像打‘逆境球”一样,每个人都要多走一步,大家众志成城,将这件事情(管理方舱)做到最好。”陈启豪说。

结束探访时,已是傍晚,而潭尾方舱内,各个工作人员仍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的方式维持着这所“生命之舱”的运转,“我们每日不眠不休地工作,很长时间没回过家,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帮助香港市民顺利度过这段隔离抗疫的时光。”刘玉龙说。

网络编辑:吴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