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毫秒级的神经缺陷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口吃主要与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异常和基因突变有关,这些新发现正在帮助科学家寻找治疗口吃的新方法。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李·里夫斯患有口吃,他演示了3个让他口吃的音,分别是“L”(左图)、“W”(中间)和“ST”(右图)。里夫斯说,当他发声时保持放松,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讲话中的失误。 (环球科学/图)

李·里夫斯(Lee Reeves)一直想成为一名兽医。他在华盛顿特区的郊区读高中时,曾在一个周六早上去一家离家较近的动物医院申请工作。当时,医院正处于繁忙阶段,接待人员告诉他兽医太忙了,没时间接待他,但是里夫斯决定等一等兽医。3个半小时后,兽医看完了所有就诊的狗和猫后,接待了他,并询问里夫斯能做什么。

从3岁起,里夫斯就有口吃,回答问题较为困难。“我明白自己想要这份工作,但是当他问我的名字时,”他说,“我无法说出自己的名字来拯救自己。”最后,兽医伸手拿了一张纸递给里夫斯,让他在上面写下名字和电话号码,但兽医告诉他目前还没有适合他的工作。“我记得那天早上走出诊室时,我觉得我的人生实际上已经结束了,”里夫斯说,“我不仅永远不会成为兽医,甚至连清洁笼子的工作都找不到。”

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72岁的里夫斯已经成为了一名有影响力的、为口吃者发声的倡议者,但昔日的沮丧和尴尬依旧历历在目。这些都是口吃所带来的复杂体验的一部分。口吃是指轻松、流畅的口语表达被迫中断,由于口吃通常伴随着生理上的挣扎和情绪变化,这常会导致医生将其错误地诊断为舌头或喉部缺陷、认知问题、情感创伤或紧张,而其中最不幸的是,将口吃归因于糟糕的家庭教养。弗洛伊德派的精神病学家认为口吃代表着“口头虐待冲突”,而行为主义者则认为给孩子贴上口吃的标签会加重他们的口吃症状。医生曾告诉里夫斯的父母,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口吃上,只需耐心等等,口吃就会自然消失。

不过,这些关于口吃的谜团和误解已经被揭开。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在近5~10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口吃本质上是一个生物学问题,具体而言,它像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在全球七千多万名口吃者中,大多数患者的口吃症状会出现在学习说话的阶段。通过观察口吃者的大脑,科学家发现和正常人相比,他们的大脑中存在细微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会影响语言流畅性。口吃者在神经连接、语言和运动系统的整合方式,以及多巴胺等关键神经递质的活性上,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口吃的出现同样离不开遗传学因素: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4个基因,它们极大地增加了患口吃的可能性。就像当灯泡闪烁时,有时并不是灯丝坏了,而是房间里的线路出错了。这些错误整合起来,就是神经科学家所说的大脑“系统层面”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的发现催生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目前,一种针对多巴胺过度活跃的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他治疗口吃的药物也正在研发中。近期一些研究显示,脑部刺激或许可以有效改善口吃。考虑到神经可塑性对幼儿的重要性,目前专家们建议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治疗口吃,而不是观望。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语言病理学家J.斯科特·亚鲁斯(J. Scott Yaruss)说:“这些关于大脑的研究证实,我们需要尽早对口吃进行干预。”

我们对口吃的了解还不全面。口吃影响了大约1%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在这些儿童中有高达80%的人能恢复到可以进行流畅交流的程度。科学家、父母、治疗专家和口吃者本人都想要了解,那些长期口吃和能从中恢复的人的差异在哪里。虽然治疗能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似乎不能解释这种情况。一些针对口吃儿童的长期研究或许能解释这一点,目前这类研究才刚开始获得结果。尽管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和口吃相关的基因,但尚不能确认它们的功能。

随着对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