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传承

文学是个讲究的门道,它追求创新,但又脱不开传统;每篇名著中,往往都潜隐着前辈名师的影子。传者和承者之间,好似有一支魔棒。在生活的莽林里,传者把魔棒一挥,点出一条幽径,承者悟道,便在文字的迷宫中,扩展人生的通途。有继往,也有开拓。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博尔赫斯独具慧眼,把霍桑和卡夫卡之间的传承脉络梳理了出来。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文集《迷宫》中,有一篇《卡夫卡与前辈》,文中依其广博的阅读经历,得出了他著名的结论:“每位作家都塑造自己的前辈。”

博尔赫斯开头写道,他“曾经想研究卡夫卡的前辈”。这里的“前辈”,指的是给卡夫卡以启迪,令卡夫卡灵感涌动的文学先进。

作者提到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因他擅长哲理,探究人心,其名言之一是:“倘若世界是个舞台,生活是场戏剧,那就给我两张戏票。”还提到丹麦人索伦·克尔凯郭尔,这位用诗的语言阐述哲学的存在主义奠基人,他这样写过:“要理解生活,须向后看;要历经生活,须向前行。”

还提到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尤其是其短篇《维克菲尔德》。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维克菲尔德是个普通人,日常中到处可见的普通人;然而,他做的一件事,却使他成为日常罕见、连小说里都少见的人物。一日,他对妻子说,要出门几天。因其以前也曾外出谋事,所以这次妻子也习以为常。没成想,他这一走,便是二十来年。但是,他并没有走远,甚至没出小镇。他在邻街租住下来,离家仅数步之遥。这期间,他毫无其他变化,一切照旧,像先前一样,也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日出日落,做事谋生,唯一不同的,只是每天不再回家。有几次,他习惯性地朝家走去,但很快意识到,随即折返而去。就这样,大约二十年过去了;一日,凄风苦雨,他又习惯性地朝家走去。这次,他走到了门口,看到家中壁炉里温暖的火光,看到火光投射在墙上他善良妻子的身影。他打开了家门……

霍桑最后写道,“在我们这个神秘迷茫的世界上,个人适应了全套的制度,天衣无缝。一个人稍微侧身其外,恐怕就会永远失去在其中的立足之地。”

这段文字,若是作《变形记》或《城堡》的题记,再贴切不过了。读此文字,不得不联想到一个鲜明的身影,从中,卡夫卡呼之欲出。

写人与人世的疏离、隔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