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首破千万,仍有雇主被打入黑名单:这届年轻人流行反向背调

郑于淳面试一家红圈所,发觉面试官的名字出现在一份被广泛分享的黑名单上:此人业务很厉害,但是过于严苛,还常让下属帮忙处理私人事务。他避开了这个坑。

猎头张邻德认为,职场新人缺乏行业里的人脉资源,反向背调只能看到一些浅显的东西。陈鹏则称,反向背调说明即使当下就业压力巨大,年轻人仍然在乎自己的就业选择权利。

年轻人们看到了反向背调的另一个作用——倒逼用人单位改善员工待遇及工作环境。“如果我们团队真的上了律所黑名单的话,其实我们是比较难招到人的。”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谭畅

2021年7月,山东青岛,大学生暑期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为就业预热。 (视觉中国/图)

高达近30万元的年薪、优先申请人才住房、稳定的教师编制……当清北毕业生都下场加入一座一线城市某区新一年的教师应聘大军时,2022年即将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张娜玲却在暗地里选择了退出:不是条件不令人心动,亦非担心“卷”不过名校毕业生,而是该区没能通过她的“反向背调”。

当张娜玲通过一位教师前辈得知,该区新设,尚需新教师作为“开朝元老”闯出名声,以至于曾有教师“累得吐血”时,她果断把该区的教师岗位列入了“黑名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季,依然有不少年轻求职者像张娜玲一样,不甘于只接受用人单位的背景调查。他们反其道而行,运用新兴社交平台和年轻人之间的消息网络调查用人单位的背景,除却了解最基本的薪水、工作内容,他们还追求和善的领导、轻松的办公室氛围,甚至是不被工作纠缠的夜晚与周末。

反向背调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职业道路的初次探索,有媒体将其归结为即将步入职场的00后年轻人的特征,称其为“代际进步”。但也有职场老人认为,求职者了解用人单位的做法并不新奇,不算新概念。

有3年人事管理经验的陈鹏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反向背调”说法的出现意味着,即使当下就业压力巨大,年轻人仍然在乎自己的就业选择权利。

网上流传黑白名单,精准排雷

两年前,24岁的李海陵在英国一所高校的财经专业念完硕士,回国后便开始了大水漫灌式的简历投递——管培生、财务岗、运营岗都尝试过。不过,即便是海投,李海陵依旧有着自己选择企业的标准:“应届生最看重的,第一个是性价比,第二个是成长性。这些可能是跟平台挂钩,也可能是跟企业文化挂钩。”

为了摸清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底细,她启用了独家的反向背调神器:供职于互联网金融业、长于研究上市公司的男朋友。

李海陵的男友曾经对一众知名企业经营情况做过分析研究,他也因此成为了李海陵筛选公司的第一道筛网。李海陵记得,一次,她看上了国内一家知名的新能源车企,投递简历前去问了男友的意见。男友几乎是秒回:该企业董事长非常厉害;公司无人驾驶技术堪称国内最强,审美还在线,企业价值观也好,值得投递。

而当她拿着一家券商的招聘启事去问男友时,男友就明确阻止了她:“因为券商好的岗位门槛非常高,他觉得以我的背景很难进去。如果我能进去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