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假阳性”?复核这个指标很关键

“假阳性”背后,存在核酸检测阳性判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不仅要重视弱阳性、阴阳之间的“灰区”样本复核,更要注意实验室管理,防止样本污染等误操作。

有的试剂说明书显示Ct值≤40时可评为阳性,但这与评判阳性病人能否出院的Ct值标准有差异。2022年3月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对于轻型病例,连续两次Ct值≥35即可解除隔离和出院。

“从检测机构的角度,就是认真复核、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2年5月8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正在采样。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图)

核酸检测是确定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然而近日部分核酸检测机构陷入“假阳性”风波。

2022年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对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公告显示,有的检测机构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5月1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根据“第一财经”等媒体报道,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旗下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以下简称“中科润达”),参与检测的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某小区,部分居民在5月初的一次核酸检测初筛被疑出现“假阳性”。后因复核阴性,他们免于被转运到方舱。不过,还有其他疑似“假阳性”病例被转移到方舱或医院,之后的复检连续为阴性,也是中科润达相关实验室初筛阳性。

5月13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核酸检测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国家卫健委对实验室进行了超过3.5万家次的室间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虽然合格率超高,但意味着仍有不合格的风险。每一例阳性结果,对个人而言都是沉甸甸的负担:被转运到方舱或医院、家属作为密接被转移、所在楼栋被封控……如果是“假阳性”,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假阳性”背后,存在核酸检测阳性判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不仅要重视弱阳性、阴阳之间的“灰区”样本复核,更要注意实验室管理,防止样本污染等误操作。

怀疑初筛“假阳”,但单人单管不强制复核

初筛阳性后,居民如有“假阳性”的猜测,想申请复核,现有条件下并不容易。

根据2022年3月发布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