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宇:京城“保二代”,走出多元保险之路

王崇宇2011年加入中国平安,2018年4月晋升业务主任,凭借自己的努力,2020年荣获平安人寿高峰英雄会巅峰会员,2021年荣获平安人寿高峰会个人客户经理全国第一名。作为一名“保二代”,王崇宇用短短十年追平甚至超越了母亲张永敏的成就。他从母亲手中传承和守护的,不仅是保险事业,也是保险业迭代升级的未来,更是为客户守诺一生的爱与责任。

在中国平安,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家族保险人。王崇宇和张永敏既是亲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事业与理想的传承者。母子两代人,前浪与后浪,无论是一代老兵的专业与规范,还是新生代的不断创新与超越,都反映出一个生机勃勃、不断迭代升级的中国平安。

母亲的伟大事业

王崇宇的母亲张永敏有一个小皮箱。

二十多年前,来到平安的第一个月,老经理把这个黑色的公文手提箱作为奖励送给了张永敏。后来的十多年里,张永敏正是带着这个装着几叠名片、两支钢笔、一个BB机、一沓客户保单和各种资料的小皮箱,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四处奔走,服务了一位又一位客户。

而在1994年之前,张永敏还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工人。其时,国企员工的下岗浪潮席卷整个中国,在“铁饭碗”不保的担忧之下,头脑灵活的张永敏决定主动寻找机会。

这时,张永敏便遇到了离开体制后的第一桩难题:自己的医疗怎么办,未来的养老又该怎么办?也是在这个时候,她第一次听说了“商业保险”这个词。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人对保险的需求大大增加。张永敏主动找到保险业务员,想了解一下保险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帮助,然而听了半天介绍,她才发现对方自己都说不明白。

最后,张永敏决定去上一节保险课,好好研究研究。课听完了,张永敏却突然发现,保险这份工作似乎非常适合热心肠的自己。而就在两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逐渐规范的保险行业,也让她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她决定试一试。然而,不善言辞的她并没有通过第一次面试。不服输的张永敏反复对着镜子揣摩与人沟通的神态和动作,还拉上姐妹充当客户与自己进行对话练习:“一次不行就练十次,十次不行就练一百次。听不明白我就换一个说法,一直到对方听懂为止。”

1997年,张永敏终于得偿所愿,正式加入了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人寿保险代理人中的一员。在那个年代,“保险代理人”对大众而言还是个陌生的职业。在拓客的过程中,张永敏坐过冷板凳、吃过闭门羹,递出去的名片也常常被丢弃在一旁——路人的白眼和质疑,再加上家人的反对,让向来要强的张永敏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一个厨师。这个每天都翻着花样给妈妈做饭的年轻人十分孝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为没有社保的妈妈买了一份保险。然而意外毫无预兆地发生了:“前一晚还跟儿子吃涮羊肉呢,第二天人就不行了,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胆管长了肿瘤。”病人入院的第三天,张永敏办妥了所有理赔手续,把4万块现金送到了厨师家——拿着这笔救命钱,年轻的厨师激动得跪了下来。

二十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张永敏依然眼眶泛红。“在一个家庭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挺身而出的竟是保险,”这让她意识到,“保险其实是一份很伟大的事业。”也是在那个瞬间,张永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决定一直在这个行业走下去,将对客户的承诺坚持到底。

在她看来,代理人与客户之间存在着一种很深的联系:“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让他们有所依靠、有所依赖——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留在保险业为别人活着

而王崇宇对于保险的认识,是从大二八的后座上开始的。

大二八,是母亲张永敏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也是王崇宇的童年“座驾”。在这辆自行车的后座上,他见过母亲汗湿的背影,也听过母亲轻声的哽咽……当目睹了张永敏递名片的双手一次又一次被对方不耐烦地推开,年幼的王崇宇渐渐明白,这个“保险”让母亲受尽了委屈。

但也是这份工作,给了王崇宇出国留学的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2006年,18岁的王崇宇来到新西兰的奥克兰理工大学求学。毕业后,他和伙伴一起自主创业,在当地做起了餐饮。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王崇宇决定把父母接到新西兰生活,但母亲的一番话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我走了,那些我承诺过要负责一辈子的老客户怎么办,那些跟着我一起努力拼搏、需要给他们一个未来的伙伴们、同事们怎么办?”

“钱随时可以再赚,但尽孝要趁早。”最终,王崇宇放下了新西兰的事业,回到了父母身边。回国后,张永敏多次向儿子建议,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团队。拗不过母亲,王崇宇只好暂且答应下来,加入了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这个大家庭。

童年的回忆,让王崇宇对保险这份工作并没有好印象。但在母亲身边,王崇宇却渐渐感受到了母亲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张永敏特地把所有重要客户邀来,为儿子办了一场传承会。交旗仪式上,张永敏郑重其事地将所有客户委托给了王崇宇。在母亲的介绍下,王崇宇结识了在场的每一位客户。他发现,这些客户大多是母亲服务了十年、二十年的老客户。

王崇宇的“接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老客户患上疾病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也就是说,每个月都可能出现理赔需要王崇宇跟进。

“但我觉得,这就是我将母亲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生命终结的最好体现。”就像母亲告诉自己的那样,“传承,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简单交接,更是一种责任。”

这份责任,最终让王崇宇选择留在保险行业,与母亲并肩作战:“人这辈子不能光为自己活着,有时候你也得为别人而活着。”

最强“母子兵”

虽然是团队里的最强“母子兵”,但两人的行事风格却大为不同。

张永敏办事一板一眼,喜欢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善于抓住言谈间客户微妙的情绪变化;而“保二代”王崇宇则擅长拍短视频、搞直播、线上获客,并能充分利用平安人寿的科技工具。“作为新生代,我们的思维理念、行为模式以及所接触的信息量,也将会影响和改变以往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

展业模式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两代人思维的不同:涉猎过餐饮业的王崇宇认为,保单就像西餐,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份;而张永敏却认为,保单就像中餐,要吃饱吃好,团圆的结果最重要。

不过,这对“母子兵”也有相似之处。

在王崇宇的印象里,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了母亲张永敏生命的一部分:一天不工作,她就浑身不自在;平时和自己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工作和客户;公司8点半上班,张永敏要求自己7点就来到公司,早到的一个多小时是她预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

久而久之,王崇宇发现,自己似乎也遗传了母亲的“工作狂”基因。“有人问我有什么爱好?我想了半天,发现我好像并没有爱好,唯一喜欢的就是工作。”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张永敏还是每天早上6点半就到儿子家楼下等候,7点两人就会结伴准时出现在公司的办公室。王崇宇笑着“抱怨”道:“我可是个年轻人啊,愣没睡过一个懒觉!”

身边的每个人,似乎都能从这对精力充沛的母子身上获得能量——在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代理人冯文静眼里,张永敏就是团队的导航,“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肯定不会走错路、不会走丢。”而王崇宇的到来,则给团队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也为保险行业的迭代升级创造了更多可能。

“我们都相信,在他们母子的带领下,我们的平安之路,肯定会越走越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