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可持续丨亿纬锂能刘金成:以更优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

在这场零碳经济浪潮中,电池已成为各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电池自身的脱碳进程亦备受社会关注。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指出,现阶段亟须构建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全球绿色供应链,实现锂电池制造过程低碳排放达标,才能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截至20226月,超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发电与供热、交通运输、制造业与建筑业三个领域,占全球碳排放量的86%。因此,推动能源行业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促进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电气化升级,将是实现零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对此,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在这场零碳经济浪潮中,电池已从过往的一个电子元配件正式成长为新能源的关键组件。在能源行业,储能电池成为解决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系统波动性、间歇性的核心元件,帮助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稳定接入电网,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而在交通运输业,动力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以电池动力代替燃油排放,实现汽车行驶过程的零尾气排放。

但电池本身带来的碳排放也不容小视,根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数据显示,每生产1千瓦时动力电池就会产生61-106公斤的二氧化碳,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以及储能需求提升,电池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上升,要想真正实现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全面碳中和目标,处于上游的电池行业必须率先实现自身碳中和。

2022年4月,亿纬锂能首次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宣布将在所有生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绿色能源替代,并通过工艺改造、节能增效、电池回收等多种方式构建起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全球绿色供应链。

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

南方周末:为应对气候变化,亿纬锂能在产品端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金成:我们以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为目标,制定了亿纬锂能的减碳路线图,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体系。

第一,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2022年2月,我们参与制定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整个锂电池行业核算产品的碳排放足迹提供指导。我们也以团体标准为参照,开展自身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工作。

第二,设定产品减排目标,根据碳足迹核算情况,我们设立了2027-2030年的锂电池阶段性碳排放减排任务,推动产品逐步实现低碳、零碳目标。目前我们有两类电池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度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第三,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为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我们研发出低碳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构建起“废旧锂电池-化学材料-电池材料-锂电池”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2021年8月,我们与格林美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合作备忘录》,合作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镍产品全球绿色供应链,实现动力电池低碳排放达标,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目前亿纬锂能已被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为动力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履责AAAA级单位。

南方周末:为推动企业运营减碳,亿纬锂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金成:我们的减碳行动被分解到设计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重点聚焦绿色制造,并以此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目前在惠州、荆门两地工厂都已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节能管理方面,我们已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方案,成立了以总裁为领导的能源管理小组,统筹领导节能工作,形成公司、事业部、产品线的三级管理组织,通过计划管理(PM)与自主管理(AM)的联动开展精细化的节能管理工作。目前,亿纬锂能总部及其子公司亿纬创能、亿纬集能、亿纬动力均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节能技改方面,我们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升级空压系统、制冷系统的管控,同时通过园区的储能、蓄能系统,削峰填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负荷柔性调控。2021年,我们在惠州建设18MWh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电站完工,预计首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吨。

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通过BIM技术优化、智能信息化管理,为项目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累计节约 2533吨标准煤。

绿色能源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工厂屋顶和停车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021年,工厂可再生电力占比达41%,据测算已建成的20MW光伏电站,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万吨,未来我们所有的生产基地都将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持续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绿色运营方面,我们在工厂端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提高可再生金属的利用比例。在园区端实现员工通勤电动化,电动通勤车年运行68,000公里,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20吨。

政策与市场要求电池实现脱碳

南方周末:在推动企业减碳过程中如何平衡成本与经营的矛盾?

刘金成:对我们而言,这两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冲突,电池行业实现低碳发展是行业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来自下游客户的要求,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十几家跨国车企发布了碳中和路线图,包括奔驰、大众、沃尔沃、保时捷等欧洲车企也都提出在2025年至2050年在其电动车全价值链实现碳中和的要求,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锂一次电池供应商,我们必须奋力促进动力电池制造过程碳排放达标。

另一方面,来自国际政策的要求,例如欧盟制定的《欧洲电池法》,要求从20247月开始,要求投入欧盟市场的电动汽车电池提供碳足迹声明,未来还将出台最大碳足迹限值。另外随着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进程,要求国内电池企业实现碳中和也将是必然趋势。

短期内低碳转型确实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尤其在2022年,全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储能行业的急速扩张,供应链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在当前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经营受到一定的压力,为此我们也在积极布局上游资源,保障公司供应链稳定。但长期来看,企业的低碳发展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门槛,实现减碳转型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助力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

构建锂电池与智慧生活的全面解决方案

南方周末:未来,亿纬锂能还将从哪些方面为行业低碳发展赋能?

刘金成:我们将锂电池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构建“锂电池与智慧生活”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实现碳中和发展,同时也为用户创造更智能、更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2021年,我们聚焦船舶电动化转型,深耕新能源船舶、岸电储能等领域开发产品业务,推动实现船舶运行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首艘纯电动游船、国内首艘海上纯电动拖轮等电动船舶扬帆起航。

接下来,我们也将进一步响应政府的“双碳目标”,选取具有示范性的应用领域推动各行业电动化转型,让普通居民能够切身感受到碳中和行动给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使之成为一个全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提升碳中和产品在公众中的认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