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一代人丨李晓琳:在湾区寻找“自己的稀缺性”

责任编辑:姚忆江

2021年,香港青年李晓琳从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本科毕业。与身边很多香港同学的选择不同,她决定留在深圳,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2022年,李晓琳又有了新的身份——德太资本法务助理。在变换的职业体验中,她的眼光和视野,也在前辈的引导和自身的经历中日渐开阔,“打开了格局”。

1997年,“回归宝宝”李晓琳在香港出生。自幼,她便在心里种下了职业理想的种子,希望当身边人遇到法律问题时,自己“可以为他们出一份力。”此后,这颗“法律梦”在珠江之畔萌芽,如今又在经济特区继续生长,“我想我未来应该会继续在内地发展”。

香港回归25年之际,李晓琳说“自己还在探索25岁的样子”,重要的是“不给人生设限”,保持勇敢的心态和吸收的状态,然后期待“时间会告诉我答案”。

留在内地,成为法律工作者

又是一个工作日,早高峰地铁拥挤如常。李晓琳身穿小西装,手握一杯冰美式,行走在深圳CBD的街道上。她身边的很多香港同学选择回流故乡,“据我了解,他们回到香港之后,也会找律所相关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同学只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两地公证业务。”而她则决定留在内地。

“因为香港和内地是不同的法律体系。”李晓琳解释,“像我们在内地就读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