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仲裁院黄郭勇: “让更多企业相信我们能真正解决问题”

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名册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一带一路”全覆盖,各国当事人都能在名册中选择自己熟悉的法域中信赖的专家担任案件的仲裁员。

最难还是公信力的铸造。公信力的铸造是要各国商事主体都相信大湾区的争议解决能够专业、高效、公平、平等、透明。在这种情况下,粤港澳三地“一国两制三法域”能够充分用好这种差异性的优势,共同面向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

“我们现在提出‘双城两院三中心’。这给企业提供了‘两个法域、两个仲裁地、两个机构、两套规则’的独特便利。可以理解为,给企业提供两种不同的打法。”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谢艳霞

深圳国际仲裁院今 年年初入驻此大楼。 (受访者供图/图)

深圳国际仲裁院的总部大楼矗立在深圳前海,隔着深圳湾遥望着香港和澳门。如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的那样,这里正联动香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作为港澳和内地法律界交流的桥梁,深圳国际仲裁院发展已近四十年。深圳国际仲裁院又名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改革开放后涉港合作日益繁盛时应运而生。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点,难以避免地面临着制度、法制衔接等方面的挑战。2020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以深圳国际仲裁院为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

随后的2021年1月11日,深圳市在《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的改革方案》中提出在治理机制、仲裁员结构、争议解决规则、业务模式、仲裁合作平台、机构内部管理等各方面进一步优化;发挥国际仲裁跨境管辖和跨境执行的特殊功能,重点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高水平建设;充分发挥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的作用,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等改革举措。

“目前,短期任务基本已完成,长期任务是做好业务牵引,搭建粤港澳法律沟通桥梁,让更多的企业相信大湾区仲裁能够公平、公正、高效解决国际商事纠纷。”深圳国际仲裁院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处长黄郭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黄郭勇 (受访者供图/图)

持续增加港澳因素

南方周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星歌 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