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生“加班猝死”?舆论失焦误导有代价

22岁女生的死亡悲剧,可能真正应该聚焦的是心肌炎。

责任编辑:陈斌

22岁女孩加班猝死,这样的悲剧一定会引发广泛的同情,但是,舆论对这一事件的理解与定性并不准确。下文对涉及的主要问题做一些梳理与澄清。

一、猝死?

“22岁女孩加班猝死”。这句话给你什么印象?一定是“加班,突然倒地,死亡”。

“杭州一名22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突发疾病进ICU抢救,半个多月后,于7月26日不幸去世。”这句话给你什么印象?一定是,正加着班,突然发病,同事送医抢救,半月后,还是去世了。

实际上,通报的是:“7月5日起,因身体不适请假,7月8日到医院就诊并住院,26日不幸去世”。

新闻是怎么描述的?

7月初,惠惠开始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并于7月2日向公司请假。“她先是去小诊所拿药,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严重。”惠惠堂哥表示,“她一直熬夜加班,事发前一周还出现了感冒、胸闷不适等症状,受父亲和公司催促才决定请假看病在家休息。”

什么叫猝死(Sudden death,SD)?

定义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大山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