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字知时节,图文识古今——【立秋·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甲骨文中,“立”像一人伸开两臂正面站在地上。古文“立”和“位”字相通。因此“立”的古文读作“位”,表示所立之处、地位等意。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以后,吹来的风带有一丝凉意,清晨,大地雾气开始升腾,寒蝉感受到天气转凉,便发出了微鸣声。
立秋常处于三伏天的末尾,天气依旧闷热,正是所谓的“秋后一伏”,因此人们也会把立秋到秋分的时段称之为“长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