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七年免费志愿咨询,他说“想影响人的行为很难”

部分名校为了提升分数线,会将优势专业与劣势专业的填报代码拆分。

与教育领域的其他投入相比,比如招聘和培养优秀教师,有效的信息干预可能会以低得多的成本实现相似的效果。

哪怕强调了30遍不想去的专业一定不要报,但每次出录取结果后,总有考生跑来问,录到不想去的专业怎么办?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1年6月28日,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高三毕业生在学校微机室填报高考志愿。 (视觉中国/图)

相关报道详见《志愿之苦:数字鸿沟、父母意志、博弈风险如何决定考生的命运?》

2022年高考季告一段落。叶晓阳已经连续七年为各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辅导。

叶晓阳是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2016年在密歇根大学念博士时,他随硕士导师、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起,在宁夏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扶贫实验。这个项目后来被命名为“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他们希望通过信息干预,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减少高分低录现象。

2022年,叶晓阳通过公众号发布了高考志愿系列讲座,并组建了答疑群。讲座设计上,叶晓阳确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信息与偏好,另一个是策略。前者包括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后者是关于录取概率和模拟填报。为了更精准地帮助考生,他还设计了一个报名问卷,填写完成后,才能获取讲座信息。

七年过去,现在的叶晓阳对高考志愿填报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看来,一个最理想的填报制度,在于放开限制,让考生可以依据个性化的偏好从高到低排序到无限,而非被迫采用其他的策略和方法,造成“偏好的扭曲”。

2022年7月29日,叶晓阳跟南方周末记者谈了谈七年下来,他对高考招生录取的了解。在叶晓阳看来,近年随新高考改革而逐步实施的院校-专业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大大缓解了考生分数和录取结果的不匹配,应该得到更广泛应用。

让学生学习思考自己的偏好

南方周末:比起往年,2022年的志愿填报难度有无增加?是否有意外情况出现?

叶晓阳:今年还是很难,不确定的情况不少。首先,老高考和新高考中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区别于院校-专业模式)志愿填报,对考生的相关知识和策略的要求都很高,滑档、退档、专业调剂的风险依然存在。其次,目前各地实行新高考改革的时间不长,考生缺少往年信息对照。新高考首年是最难的,可能出现更多高分低录或低分高录;次年第二难,因为大家参考的是前一年相对比较混乱的录取结果。

此外我观察到,一些省份的考生人数或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重庆今年选历史的人数变少了,而选物理的比较多,这使得两年的相同位次不可比;反过来,有的省份本科扩招,相同位次可能“更值钱”了。诸多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增加了。

今年比较受关注的是个别高校在一些省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