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徐家露台丨云端

杜拉斯把阳台变成了隐喻。露台、阳台,往往是一座房子的灵魂。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董桥的《橄榄香》,重读幽香依然。自序里他说,书里那篇《玉琮》,“本想好好写南洋山乡荷师娘那幢荷兰殖民地时代大宅院,懂建筑的人都说那是古迹,可恨没有照片,记忆又残缺,黯然放弃。”未见彩笔细描,爪哇山间那幢荷兰殖民地时代的大宅院,愈发叫人遐想。

新加坡岛上也有不少英殖民时期遗留的老房子,有一阵曾和朋友四处寻访黑白洋房,有奢有简,都美,都仿佛藏着缥缈往事。据说岛上黑白屋至今尚存两百多栋,没想到某年当记者的伏钢也搬进了其中一栋,生活忽而变得让人羡慕。

伏钢姓徐,朋友私下唤他“徐少”,像多数人一样出身平凡,却是个有福之人。大都会寸土寸金,徐少并不富贵,竟能住在一片“都市里的村庄”。小山岗上大树蓊蓊郁郁,一栋栋黑白洋房散落于蔽日浓荫中,都是平房,大约是以前殖民地中级官员住宅。门廊前端延伸出一方宽大凉台,叫人艳羡的正是拥有这么一处美丽露台。

从前南洋人的生活就是半露天,微微出汗的。凉台两面敞开,黑白条竹帘半卷起一缕老情调,人坐在清新空气和植物的味道里,和葱郁热带植被浑然一体。午后岛上时常有雨,忽而倾盆忽而淅沥,芒果成熟季节,巧遇庭院里青黄果实从树上飘坠,像梦中撞见了奇迹。到过这里的小说家张惠雯写:“雨停了,庭院里充满了黄昏时候澄澈的光线。我在屋里各处走动一下,发现黑白屋的好处还不是它的外形,而是它的结构构成的巧妙光影效果。从窗户、门廊各处流进的光,在白墙上折射出外头植物的影子,是这繁华城市里难得的静谧画面。”

徐少并不独享露台,而是把它变成了艺文沙龙。斗转星移,作家诗人教授、记者编辑主播、画家摄影家书法家音乐家出版家,都在露台留下身影。也有外埠来客受邀,在山居惬意小住。

当然出入他口中“寒舍”最频密的是一帮“损友”。聚会通常在下午,伴随一个个随机话题的,是来自主人家乡雅安的一盅盅藏茶。有记者朋友曾纳闷,为何唯有徐少能把藏茶泡得那么浓酽醇厚?茶喝得差不多了,不知不觉掩至的暮色里,众人的饥饿感隐隐升起,于是茶食水果撤下,换上葡萄酒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