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尘世凡俗 心亦有桃源——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初中组一等奖

作者:蒋依轩 学校: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初中组一等奖

作者:蒋依轩

学校: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

指导老师:隋玲平

“世间是个名利场,心中有片桃花源。”我向往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天地的纯净自由,远离纷嚣,不沉沦于名利世俗;同样向往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心灵与人性的纯净自由,作者笔下的鄂温克人内心纯粹圣洁,他们敬畏自然,敢于奉献,敢爱敢恨,一切跟随内心最真挚的声音。读过这本书,仿佛有一瓢神圣的清水轻轻淋于心头,触及内心的柔软,也浇灌护卫着心底的纯净。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民族下山定居为背景,以最后一个酋长女人在年届九旬时的自述人生展开故事,同时阐述一个平凡的鄂温克部落中的民俗民风、人生百态。让我从人们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鄂温克民族身上那些如星般鲜活美好的纯粹。

带着内心的纯粹真诚,去热爱生活。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出落于桃林浅溪间,其间之人不沾凡尘,隔绝烟火于洞口石壁外,自在游行。这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人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与世隔绝。没有工业社会中的先进技术,却也少了许多名利场上的勾心斗角。书中的人们保留着最原本纯粹的人性,敢爱敢恨。胸膛中跳动着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书中玛利亚与伊芙琳在青年时期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步入中年后因孩子的婚姻问题而关系僵化,发展到势同水火的地步。因玛利亚的去世,伊芙琳终于冰释前嫌,意识到她们之间不可磨灭的友谊,也同时因为失去了一位挚友而十分悲痛。虽然曾经反目,但她们一直展露着内心的真情实感。不戴伪善的面具。在今天,我们依旧向往书中人物那种处在孩童时期般的纯粹天真、言语无忌。我们虽然无法做到极致的纯粹,但一定要留有一颗赤子心,在世间泥泞中为自己设立一个底线,留给心灵一片净土。

热爱生活,不抱怨时光易逝,在合适的时间认真去做该做的事,在平淡的生活中用脚踏实地的实践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书中的伊莲娜,在幼年时喜欢上画画,便遵从内心的声音,把它当做自己人生的理想旗帜,向着它努力,用真心去钻研,不留余力地去尽力做到最好。不去想名利与金钱,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诱惑,只为自己内心的热爱去拼搏。我的书法老师也曾经说过,如果想做好一件事,想成为业内的顶尖,那么一定是要淡泊名利,一心扎在学术的研究上,只把眼光放在脚下的路上,一步一步踏实走好。如果不能给世界带来什么,那么也不磨灭什么。

用内心对神灵的崇敬,去敬畏自然。

翻开这本书,有如推开与自然间的琉璃屏障,被历史掩埋的自然之美打开了岁月禁锢,一阵清风从白纸黑字间飘摇拂过,送至耳畔一串驯鹿颈上的清脆铃声。这种美,来源于对自然森林的爱护。

鄂温克人代代生存在密林中,逐水草野兽而生。在他们的价值观中,自然与人皆为主体。以狩猎为生的他们并不将自然看作人类的附庸,而与之真正平等相待。鄂温克人信奉萨满神,仅从自然中取自己所需,他们不仅敬畏神与自然,更敬畏每一个生命。在捕猎到生灵之后,会进行风葬与祭神。他们爱驯鹿,认为那是神的赐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驯鹿,让它们自由行走、寻找食物。树上栖息着神灵,所以从不伐活树,不玷污树木的神圣。而很多时候,生活在工业时代的我们培育花草、养宠物,把它们当做玩物。甚至有些时候,对醒目的警示牌选择了视而不见,将最基本的爱护自然踩在脚下,只是无节制地对其索取,似乎忘记了顺应它的初心。

尘世纷纷扰扰,但我们无法彻底与其分离,只能在心中划定一条底线,为自己设立一处“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营造一片心灵的“桃花源”。保持内心最深处的纯粹与初心,在顺应自然中用纯粹带动初心前进,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