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无法逃离的气性与机心|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杜坤阳 学校: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杜坤阳

学校: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指导老师:殷瑜

初次阅读《边城》时,我的鼻腔里总是泛着淡淡的,一种清新的味道,好像夏天雨后的草地。上次有这种感觉,是阅读《小王子》时才有的。那种感觉是夏夜里吹着凉风,闻着青草香。而在这淡淡清新之下,《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死,以及最后那个前途未卜的明天,似乎都不再那么刺眼,但是,他们依旧萦绕在我的心头,就好像我知道满天繁星中有那么一颗,上面有一朵玫瑰向我招手,但是心中却依旧不免得泛着苦味。

而当我再次咀嚼起《边城》,却发现与其说它是雨后的青草,倒不如说是一片薄荷叶。

在沈从文精妙的文笔,以及那湘西桃花源般纯净的人情世界下,好似一层漂亮的轻纱将《边城》悲剧的底色掩盖了起来。但这个悲剧,与我们平时常看到的相比,是较为特殊的。它不同于《孔雀东南飞》,这里并没有一个邪恶的婆婆,甚至看不到任何“制度”在这里烙下伤痕。在这里,不光没有“恶婆婆”,甚至平均来讲,要比我们身边的人都来的更纯净。而这,便是《边城》悲剧特殊的地方,这是由一群人,甚至说“好人”办出来的悲剧。由于母亲的死,而对翠翠百般呵护的祖父有错吗?乐善好施的顺顺有错吗?走山路,走马路的天保、傩送有错吗?当我们细看下来,每个人似乎都没有错,甚至也在为对方做最好的考量,但最后却依旧酿成一桩悲剧,随着那条溪流,渐渐漂向远方。但在感叹这悲剧的同时,茶峒那至美的人情、纯洁的环境,却也无时无刻的散发着清香,让《边城》变得好像口中的一片薄荷,使人清新振奋,但又散发着阵阵苦味。

现在回味起来,似乎这样的悲剧是最无力的。作恶的人可以被审判,僵硬的制度可以被打破,但是纵使是在好人堆里,纵使是仙境般的茶峒,翠翠也并不注定躲过母亲般的命运,顺顺也并不注定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那么让这个人间仙境也无法逃脱厄运与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气性”与“机心”。

此两者似乎是宽泛而难以下准确定义的词。“气性”,是我在傩送执意要为有着同一个心上人的大哥唱上两句;在大哥死后选择走向远方时看到的。它是一种因命运,因自己的原则,因心中情感、性格而产生的一种执拗劲,让自己将某件事如同任务般背负在自己身上。而“机心”,则是我们老在俗语中所说的那层“窗户纸”。比如怀揣着翠翠婚事的老船夫,在面对天保或顺顺时,不能再能像他邀请别人品一品自己的酒时那般爽快;当天保死后,老船夫并不能再直接的问道是选渡船还是磨坊;或者黛玉宝玉拌嘴后,他们心中怀揣着“那个人真的是我以为的懂我的那个人吗”时,不再能爽快地找到对方共读《西厢记》,这是我所说的机心。而此两者也是盘结在一起的。

现在让我们回头看到沈从文构建的这个水晶般澄澈的《边城》世界,哪怕在这里人们也逃离不了“气性”与“机心”。这两者是谁也逃脱不开,且没有好坏的,中立的存在。例如翠翠——她有着少女那害羞而可爱的“气性”,使她不敢对傩送表达爱意,而这爱意也同时是她的“机心”。这些人皆有之,却有各异不同的气性机心落到各人身上,便是我们时长如鲠在吼的原因。好比我们有没有在和朋友争吵过后,为了心中的那口“气”不肯道歉?道歉后,又有没有把那次的不愉快变成“机心”,而没法在和对方找回从前随心所欲交谈的愉悦?

气性,所为我们带来的执拗,既有可能让我们成为“坚韧”的象征,也有可能让我们成为嘴硬的鸭子。屈原“爱香草美人”的天性,以及仕途上接连的打击,造就了他“死而不浊”的气性,但同时也是他选择投江的推手。

而机心,作为守住我们心中秘密的那层窗户纸,在我们语言具有的可加工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让我们的交流是诗意的,可解读的。拿鲁迅来说,他想要做的是批判封建主义,但是如果没有了“机心”的存在,那么想必其文章只会变成政治宣言,或是干巴巴的说明文了。

综上所述,是气性和机心作为内在,经过了语言的处理,具有了模糊性及可解读性,从而产生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的各种现象。例如我们常说的一语双关,在谈判中便是经常出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投名状》中的满清官员表面上在谈论着手中的棋局,而实际上是在完成各自阵营权利的斡旋。他们的话语中有着两层,一层是表面的棋局是“政治话语”,第二层,便是他们用语言包装起来的,包含着各自真正“气性”“机心”的内在。表层的政治话语使两个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阵营能保持着和平,以温和的方式,双方损失最小的方式完成谈判。如果如俗话说的“捅破了窗户纸”,说出的每一句话便是无法回头的,是没有距离的了。

因为气性,我们可以如同谭嗣同说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喊出豪言壮语,也可能如同翠翠始终不敢说出自己的心意。在有了气性这个动机时,我们又会因为相应的机心的存在,来选择要对我们语言进行加工的方向,使最终的表述结果展现出相应的模糊性、可解读性。最终我们便得到了这个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表述千变万化的世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