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一颗傻傻的好奇心——读周国平《生命的品质》有感|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潜可为 学校: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潜可为

学校: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孙继红

一个简简单单的封面,不繁冗也不拖沓,一如书中的内容,追求的是内在的品质,厚重而不轻浮,充满着美好的力量。

先生用“神圣”一词来修饰“好奇心”,让我觉得很亲切。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好奇心”是小屁孩傻傻的问题,一个紧接着一个,没完没了的,让人心生厌烦……但先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尊重孩子那最初的傻傻的好奇心,这让我感觉先生就“傻傻”地坐在我的对面向我娓娓道来,而我呢,也“傻傻”地向先生述说着我的“好奇心”。

先生说:“好奇心可以让我们对事物充满探问的兴趣。”

在先生面前,我一点都不拘束,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颗傻傻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的眼神不像骆驼一样疲倦,相信沙丘的背后一定有美丽的童话!”

先生表扬我,认为我这是诗意和哲理的表达。他又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学习就会是百分之百的痛苦。”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一次家庭聚餐的情景,阿姨为了让自己儿子有更高的成绩和更好看的名次,便对她的儿子说:“这次考试我给你点奖励,如果你考进班级前10名,我就奖励你100元;如果你考进班级前3名,我就奖励你300元!”她儿子当时欢呼雀跃。

听了先生的言语,我对阿姨的做法产生了怀疑,我觉得阿姨的这种奖励机制会慢慢削减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兴趣发生了转移,他们可能会忽略学习本身兴趣和意义,而把重心转移到对奖品追求的欲望上去,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先生不断地摇头,又不断地点头,先生对我阿姨的做法深感伤痛,对我的理解则给予了肯定。他说,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才是关键。

是的,这个我有切身的感悟。我对“主持人”这份职业充满着好奇,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爸爸妈妈好像不是特别支持,他们似乎更看重我的学业成绩,不希望我把过多地时间和精力花在无用的东西上。

先生对我的这份“好奇心”充满着好奇,他就像我的小伙伴一样,眼里满是期望。他说,无用之用往往有大用。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呵护我的这份好奇心。

现在的我们,学业竞争压力很大,充满种种的焦虑和担忧。我在先生的引导和鼓励下,试图用一颗“傻傻的”好奇心去找点闲情雅趣,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也在慢慢学会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

在欣赏各式各样的表演时,我会第一时间关注台上的主持人,仔细聆听他们的声音,偷偷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在互联网上,我也时不时地主动欣赏名家朗诵的视频,学习他们的断字断句,模仿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我还把许多央视主持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买来了他们的自传书,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光鲜亮丽背后的故事。

我喜欢听“新闻联播”,喜欢听播音员那“舒服、好听”的字正腔圆之声。有时候,我甚至可以不看屏幕,就对着爸爸妈妈脱口而出,这是康辉的声音,这是李梓萌的声音,这是欧阳夏丹的声音……我也喜欢看撒贝宁的《开讲啦》,小撒总是能用恰当的语言,巧妙化解尴尬,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也试着学会他的说话方式;我还爱看“春节联欢晚会”,别人都喜欢看相声小品,我总是盯着舞台上的主持人目不转睛,他们的目光看起来都十分有魔力,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每每学校里有演讲朗诵比赛,我都会第一时间报名;每次来到新的学校,我都会赶紧去了解这里有没有广播电视台;每次语文晨读上,我都忍不住大声朗读这些唯美的课文,试着揣摩作者的感情……

就是这份好奇,让我的课余生活找到了许多乐子,从题海中暂时跳跃了出来,呼吸呼吸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就是这份好奇,也让我琢磨出了学习的小窍门,也让我明白了培养兴趣真的是提升成绩的关键;就是这份好奇,也让我的思想和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让我对社会上的热度事件有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说的没错,要保护好我们那颗纯粹的好奇心,让我们学会多探索、多思考、多感悟、多想象,这才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先生侃侃而谈,我逾发觉得先生像一个孩子,有着一颗傻傻的好奇心,有着一颗热爱烟火气的心。

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和先生一起带上一颗傻傻的好奇心去发现更多的美好,让我们更自信,更从容不迫,更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值得的吧。

看到我洋洋得意的样子,先生会心地笑了,先生的笑意,一如书的封面,纯净而充满着智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