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际“朋友圈” 齐心共圆教育梦——写在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之际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8月22日至8月28日,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如约而至,于贵安新区交流周永久会址举办。八方宾客再次汇聚爽爽贵阳,共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大计,为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今年是交流周举办15周年,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以教育为主题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交流周已然成为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重要合作桥梁。

十五载耕耘不辍,十五载秋实可期。今年交流周主题为“共建友好家园·共创多彩未来”,充分体现多彩贵州在助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亲诚惠容 教育因互鉴而发展

2008年,贵州仅有2所高校接收几十名外国留学生,各类师生公派出国交流学习每年仅几十人。教育因互鉴而发展,15年来,贵州以“亲诚惠容”为笔,抒写开放合作新篇章。

自2008年外交部、教育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来,贵州更是不断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和发展,并为中国与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搭建宽广平台,为中国与东盟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夯实社会和人文根基。

15年来,东盟来黔留学生人数增长近百倍,目前来黔留学人次已超23万,其中东盟国家达16200余人次,“六大品牌项目”、“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项目深入实施,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接连举办,交流周内容从单一的教育合作已经延伸到农业科技、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产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去年9月,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农学专家,围绕现代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业科研与教学等内容在贵州大学接连开展了13场讲座。同时以在线视频的方式为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12个国家180余所高校及农业单位的500余名学员开展培训。

这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中国-东盟现代农业技术师资培训班,旨在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类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培育具有先进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

互鉴、互容、互通,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贵州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不断拓展交流、加强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17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成立,实现贵州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零”突破;2019年,贵阳市第五中学与德国欧洲科技应用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通过中德携手,加强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中德艺术教育发展……

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职业教育,从校际合作办学到联合科学研究再到智库合作,偏居西南一隅的贵州,正以交流周这张靓丽名片打开山门,展现开放新形象。

平台聚力 各方因共识而齐聚

中国与东盟各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彼此唇齿相依、感情相牵,血脉相亲、利益相融。今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1年,各界期待,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场跨越山海的友好之约为双方关系水平的不断提升增添新的动力。

15年来,贵州在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交流周推介活动,推动贵州与各地政府、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组织协会等达成合作共识。东盟国家也十分重视交流周平台,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国政要多次线上线下出席交流周活动。

“近十年来,东盟国家政要、省部级重要嘉宾频繁到访贵州,成为来访外宾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外事办党组成员、省友协专职副会长、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蒋红答记者问时表示。

15年来,交流周不断扩大凝聚共识“朋友圈”,由中国-东盟(10+1)合作,发展为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的10+1+N(特邀伙伴国)合作。2015年,交流周特邀伙伴国新增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瑞士;2019年,交流周特邀伙伴国新增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墨西哥和蒙古国,特邀伙伴国达到7个……

15年来,交流周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共吸引来自50个国家与地区33100人次的嘉宾参会,双方共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近2000份,累计开展各类项目和活动400余项。

依托交流周平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和人文领域方面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广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产业、跨境旅游、农业科技、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贵州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增多。今年1月至5月贵州省对东盟进出口40.6亿元,增长26.6%,东盟继续成为贵州省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外,澜湄周活动、中国-东盟大数据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比赛、中国-东盟医药产业论坛、中国-东盟来华留学夏令营、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比赛等一系列务实且富有成效的活动在交流周平台成功举办,促进了双方在科技、文化旅游、卫生、青少年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共赢未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一枝独秀不是春,文明共进百花香。在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教育国际化是最容易拉近彼此之间交流,架设不同文明桥梁,实现互联互通的有效手段。

“参与体验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课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民族民间美术等特色课程,让我更了解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领悟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泰国的四川大学留学生顾筱菡参加了2022“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后说。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每年至少邀请100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到贵州开展短期交流研学,让青年教师、学生以沉浸式形式了解中国文化、体验多彩贵州。

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断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早已突破“周”的时间概念,开幕期与全年期活动轮番上阵,确保交流不停步不断档,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双方携手推出一批批内涵丰富的合作项目。

2016年4月,贵州省首次组织省内22所高校抱团赴韩国、柬埔寨和越南举办“留学贵州教育展”及“海外人才招聘会”;2017年11月,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暨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在黔东南州凯里举办;2018年9月,第一届中国-东盟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贵州大学落下帷幕……

今年,交流周继续助力“留学贵州”品牌建设,并引入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方面联合开展理工农医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建设,共建国际标准课程体系等。与此同时,交流周15周年成果展也将亮相开幕期活动,展示交流周15年来走过的点滴印记与经验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然从最初的教育“独唱”发展为教育“领唱”、多行业“合奏”的新局面,不断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打造牢靠的情感纽带。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