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在“隐秘的角落”的人,正在等光来

2022年8月29日,来自世界的奇思妙想在深圳汇聚。直连人工耳蜗的特制手机、快速筛查阿尔茨海默病的测评系统、抑郁症患者的24小时专属陪聊AI、帮助失眠人士入睡的智能耳机、为糖尿病儿童定制的监测手表……在OPPO研究院发起的“微笑提案”总决赛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碰撞着前沿尖端的科技力。

令人动容的是,提案者关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特殊群体——视障人士、听障人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者、低龄糖尿病者……实际上,他们的数量庞大,却因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蜷缩在“隐秘的角落”,等待着被科技之光照耀的那一刻。

当“第三只耳”听见花开时

黄穗至今仍记得与团队到贵州农村开展公益活动时遇到的先天失聪的3岁孩子小俊。当小俊配置人工耳蜗后开机刚听到声音时,眼里仿佛一下子有了光。他的父母也从眼皮耷拉的愁容转为惊喜。

图/黄穗与团队成员

“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收入低买不起人工耳蜗,只能放任失聪的孩子陷入无声的困境。这导致孩子很难融入社会、获得发展,会加深传递代际贫困。”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黄穗博士感慨道,进口人工耳蜗的单只的价格一般在30万,若双耳安装可能去到60万。“有些家长会开玩笑说,我家孩子随身佩戴一辆‘奔驰’。”

像小俊这样的听障人士绝不在少数。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5亿(五分之一)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群抽样调查分析推算,我国听力残疾人群超过2780万。

随着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人工耳蜗成了听障群体的“第三只耳”。与消费电子产品能够快速上线、高频迭代不同,像人工耳蜗类的医疗器械在立项前得有理论验证,在研发中还得做大量临床实验,临上市还得做资质申请,整个过程流程烦琐、周期漫长。

2021年9月,黄穗和团队历时6年,终于研发出中国第一款能够直接连接手机的人工耳蜗产品,使更多听障人士能完全无障碍接入移动互联网。2022年初,他们再次蓄力推出诺尔康远航人工耳蜗系统,搭载了全新中央处理芯片,配置了更强大的降噪技术,还以独特的汉语四声增强倾听策略,并实现蓝牙直连、手机定位、场景自动切换等功能。

图/聆通助听与听力健康技术方案

黄穗和团队提出了打造听障人士专属手机的方案,希望通过解决手机和人工耳蜗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让听障人士不再担心诸如使用蓝牙接打电话、听音乐等导致耗电量急剧上升的问题,还能享受手机端的高级智能降噪算法,哪怕身处嘈杂环境,也能拥有更清晰、更精准的听声效果。

“帮助人工耳蜗植入者更加积极地适应和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正是黄穗和团队的初心。在访谈中黄穗呼吁,社会也应多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2.64亿,占18.70%,比2010年增长了5.44%。伴随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的,可能还有老年人生理性耳聋现象。“老年群体对人工耳蜗的需求量其实蛮大的,但他们又舍不得花钱,需要全社会在老年人观念转变和保障品质生活上共同努力。”

别让银发族找不到回家的路

与黄穗一样关注老年人的,还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评估中心主任石川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楠博士及其团队。多年来,他们都密切关注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图/李楠(左四)、石川(左五)与团队成员

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联合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1)》显示,近六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而体检或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后进一步明确认知障碍的患者仅为10.06%。数据的背后,是临床和门诊遇到的一个个真实案例。

据石川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初期感受到的是身体机能的衰退,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活上的苦恼。比如,做饭忘了关火把锅烧糊了,出门忘了关水龙头把家淹了,找不到银行卡或重要票据、认为被子女藏起来了而乱发脾气。更严重者不能自理和自控,把裤子当上衣穿,暴躁起来甚至殴打家属。

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养老机构不接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能够接收的因护理强度和难度都很大而价格都比较昂贵。因此,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是得居家照料,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大多数患者的确诊时间都比实际发生要滞后至少半年。”李楠说,“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是不可逆转的,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还是有可能减缓发病进程。”

早在2020年,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探索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图/李楠在2022OPPO微笑提案现场

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简单筛查测试至少要花费40分钟,需要完成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测表和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但因耗时长,大多数老人都坚持不下来。”李楠说道。此前,已有中国简版神经认知成套测试(C-BCT)被开发出来供使用,可将测试耗时缩短至15分钟。但李楠希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能继续缩短到5分钟,“让老年人都做得完。”

石川、李楠及团队提出了结合多模态信息的认知功能评价方案。“主要还是用于快速筛查,给疑似患者一个警示作用,使其有去上级医院做深入检查的驱动力,还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李楠解释道。

近年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理念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大幅提升公众和患者的健康素养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石川进一步补充道,“这也是响应主动健康的号召。让每个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管理。”

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原本退休的老年人可能会有再就业的机会。这就更需要做好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预防和干预等工作,“否则容易影响就业,甚至带来职业风险。”李楠说道。

24小时在线的抑郁干预小组

与身体的残障、因年老滋生的疾病相比,让人无法释怀、容易梦魇的心理疾病却更加隐秘,也更让人难以启齿。“抑郁症患者其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并不会显露出来,非专业人士更是难以及时察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黄民烈博士说道。

图/黄民烈团队工作室

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并不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被隔离在封闭空间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3月发布的科学简报也佐证了黄民烈的猜想——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抑郁发病率提高了28%。

在黄民烈看来,当前由于心理咨询服务标准不足,收费从每小时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且能提供专业心理治疗的医生供应不足,导致抑郁症患者未能及时得到充分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还因怕别人说自己是精神病,不敢去就医。”

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联合打造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而且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此外,职场抑郁、女性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老年抑郁等问题也应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学业抑郁、职场抑郁等,对黄民烈而言都不是简单的词汇,而是发生在身边的惨痛案例。他曾有个优秀的学生由于抑郁症发作在实验室骂人、摔东西,无法再继续科研;他朋友的孩子就是由于抑郁症辍学在家;甚至有位帅气的朋友因为抑郁症自杀……这些都让他萌生了要帮助抑郁症患者的想法。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的发布,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比如北京、海南都已设立数字疗法认证中心。

图/黄民烈团队成员在提案现场

黄民烈认为,应用AI技术可为精神心理患者提供有效的数字化诊疗手段。他和团队提出了计算精神心理诊疗系统的方案。目前心理治疗大多以对话形式开展,这与AI对话系统相似。“围绕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我们研发的AI情绪疗愈机器人可实现用户核心信念提取、自动化思维识别、极端模式分析等信息提取,从而构建用户的认知图式模型。”

此前,黄民烈与OPPO小布助手开展了深入合作,发现很多用户都咨询了心理相关问题。他期待能与智能硬件结合,且进一步升级AI情绪对话机器人,使其能根据轻、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等做定制服务,且能覆盖从预防、确诊到干预、管理的全流程,并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每当看到用户在平台上反馈,这个东西特别好用时,就很有成就感。”黄民烈说道。

让科技之光照亮隐秘的角落

黄穗、石川、李楠、黄民烈,他们都在为蜷缩在“隐秘角落”的人提供服务,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微笑提案”参与者。由OPPO研究院发起,联合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微软加速器和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举办的“微笑提案”总决赛圆满收官,优选出十佳技术提案,共享300万人民币奖金。除此,OPPO将为TOP10团队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投资、方案落地应用及推广、上展全球科技盛会等合作机会。

图/2022OPPO微笑提案TOP10优胜案例

在TOP10榜单中,除了听障人士专属手机解决方案、结合多模态信息的认知功能评价、计算精神心理诊疗系统外,还有另外7个聚焦“科技无障碍”“健康数智化”课题的创意提案,囊括交互成像、糖尿病管理、睡眠优化、地震预警,以及助听和助视等细分领域的想象和应用。

对这些参与者而言,在参与“微笑提案”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与行业专家有深入交流,也得以重新思考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价值,对其优化和升级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比进入TOP10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关注的“隐秘的角落”能被更多人看见,这些特殊群体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常生活,能更自信、更有力地扭转命运的乾坤。

“OPPO期待与更多的科创伙伴一起通过‘微笑提案’共同面对社会上难解的议题。”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分享道,“OPPO始终坚持‘科技为人,以善天下’的使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让致善式科技服务于每个人。”

图/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现场分享

其实,OPPO在“科技无障碍”和“健康数智化”两大领域已经探索多年。在“科技无障碍”领域,OPPO为色弱群体推出千人千屏功能,为视障用户带来小布助手智能读图,并正与创客团队共同为听障用户推出AR Glass语音转文字功能。

而在“健康数智化”领域,2021年,OPPO创立健康实验室。目前,OPPO在基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的高血压风险筛查预警及连续血压监测方面,通过硬件检测和软件提醒系统性训练相结合的血管硬度改善计划,以及睡眠质量监测、鼾症提醒、运动记录、久坐提醒等健康检测功能,都在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在刘畅的愿景中,“微笑提案”既是OPPO专注社会问题的科创赋能平台,也是OPPO面向全球加速创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他期待借此提升OPPO在全球科技人员乃至泛大众心中的科技创新形象。

图/2022OPPO微笑提案现场大合照

回看“微笑提案”项目从最初的概念成形、案例招募,到每一场精彩的提案,OPPO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肯定。聚焦的主题、专业的门槛,不仅吸引到垂直领域的大量优秀团队,同时又为整体的提案项目提供质量保障;全球化的征集范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赛者和观赛者得以在世界幕布下共创灵感;打通线上线下传播双渠道,给相关科研团队更多大众层面的曝光,让少数人努力在做的事被多数人看见,以此辐射并连接更广泛的群体……

“微笑提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社会和世界还需要更多像黄穗、李楠、黄民烈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更多像“微笑提案”这样让科研人员、创业者和社会科研团队实现共创、共享、共益的平台,在践行“科技致善”这一理念的路上,也还需要更多的步伐坚定的同行者,共同为构建无障碍和智能化的美好生活点燃炬火、传递光芒。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