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字知时节,图文识古今——【秋分·秋】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有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昼夜平分之意。秋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在甲骨文中,秋分的“秋”字上半部分像一只蟋蟀,亦有像蝗虫的说法,以昆虫表达秋天;下半部分则是“火”的形状,字形可以解释为“用火烧虫”,表达了古人希望来年减少虫害的心愿。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阳气盛才会打雷,秋季阳气减弱,所以人们不会再被雷声惊吓;二候蛰虫坯户,秋分时节气温渐低、风干物燥,蛰居洞穴的小虫把洞口封住,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这个时节降雨量开始减少,江河、湖泊中的水位也随之降低甚至干涸。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