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与鬼皂隶的知识考古

有的城隍皂隶带有民选性质,好像连城隍老爷的钧旨都不请示,草民们看到县衙门里某个公差心地良善,人缘好,就提前把他的像塑在城隍庙中,预订了皂隶的位子。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齐白石《钟馗图》。

无常

宋元及以前,拘魂的鬼卒没有称做“无常”的,好听些称“使”称“吏”,中性的称“黑衣”“黄衣”,不客气的就径直称“鬼”。“无常”是个很有诗意的词汇,“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这词儿虽然成了死亡的代称,但说起来总让人有些诗人的哀愁。哪曾想,这么好的一个名字却送给了催命鬼!

称鬼差为“无常”,我曾经以为最早的一例见于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补》卷二“英州太守”一条,但现在看来也有些可疑。那故事说北宋末年的奸相章惇派爪牙林某为英州太守,命其到任后即杀死被谪于英州的元祐党人、苏东坡的好友刘安世。林某到任,立即命人把刘安世寄住的山寺团团包围,放言到三更钟鸣,即亲临下手。刘安世听说了,了不为意,照样吃饱了睡大觉。二更之后,老僧听到钟声又起,以为是三更到了,忙叫醒刘安世,安排他吃“上路”的羹饭。可是饭吃完了,仍不见林某带人行凶。再等下去,才知道当晚林某正要出门,一个跟头栽倒,竟然没气儿了。而方才听到的钟声并不是三更钟,“钟声者,乃无常所击云”。我想这“无常所击”不就是说无常鬼所击么?无常鬼去勾魂之前还要到庙里敲钟,提醒被勾者做些上路的准备,现在很多人都对北宋,特别是北宋末年无限向往,看来那时不仅人间风雅绝世,连追命催死也是如此温柔体贴,党祸的惨烈狠辣也不妨可以视而不见了。

但再一琢磨,原来是我自作多情了。阎罗殿的行政管理条例中根本就没有敲钟提醒这一项,冥府的鬼差更不会向嫌犯滥施人情,事实是,由于林某暴死,寺中为他敲了“无常钟”。

古时,大约是唐宋以来吧,寺庙中有钟,佛教徒有死者,辄赴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有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