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筑梦30载:平安的乡村教育进化路

回首这非凡的十年,我们在挑战中突围,在稳健中创新,在前行中汇聚力量。这是中国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也是平安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紧跟教育普惠、乡村振兴、服务实体、健康中国、绿色金融等时代发展方向,中国平安不忘初心,专业创造价值,用心守望国民美好生活。

二十多年前,如果没有"被看见",喜娃的人生会走向何方?

中国平安员工彭洋记得,二十多年前跟随"平安希望小学考察义诊团"去陕北‌考察时的所见所感。也是在这趟考察中,她遇见了喜娃。

二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喜娃。图中右下角的墨水瓶就是喜娃在窑洞里学习时用的小油灯

走在乡村小路时,彭洋目之所及都是寸草不生的辽阔黄土地,偶尔能看见山坡上零星几棵小树孤独地站着。踩在地上,满是又厚又松软的浮土,"这样的土地能长出什么样的庄稼?"

而当时的喜娃,正如路上所见的小树苗一样,在漫天风沙中艰难成长。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她和姐姐住在窑洞里,仅有的一口小木箱和一张已褪色的老木桌是她们的全部家当。每到晚上,喜娃只能用墨水瓶点油灯学习。

彭洋与喜娃及其姐姐

喜娃的情况触动了大家,多位中国平安员工自发成立了"喜娃基金",开始了对她近十年的接力帮扶。在平安员工的一路关心和帮助下,喜娃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在延安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处。

感念平安的帮助,喜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喜平"。前些年,喜娃还主动找到"平安妈妈",她说自己是平安公益的孩子,希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与平安妈妈一同为更多乡村孩子支教。

教育可以改变个体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在广阔的大地上,像喜娃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乡村孩子留守、辍学等现象普遍。为了让农村的这一代和下一代能有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安心读好书,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

从1986年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到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启了一段"数量弥补"和"规模扩张"之路,农村无疑是当中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是把农村教育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来抓,不断推进农村教育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017年,马明哲、喜娃在六安顺河平安希望小学

在此过程中,不少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加入。从1993年始,中国平安始终致力于乡村教育发展,从最初援建希望小学的硬件帮扶,到面向社会招募支教的智力帮扶,再到如今智慧小学建设的数字化赋能,帮扶形态随着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持续升级,折射了其"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公益愿力和创新思考。

以"希望"之名

2017年,喜娃来到顺河平安希望小学,以志愿者身份,给孩子们分享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她心中,像保尔·柯察金这样不向命运屈服的硬汉,正是值得学习的精神偶像。而她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成长点滴,同样是孩子们的榜样力量。

当天与她一同来到学校的,还有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内的多位平安志愿者。马明哲为孩子们带来《老人与海》,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永不言败。

在众多帮扶学校中,选择前往顺河平安希望小学,马明哲有其特殊用意。这是平安在全国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被马明哲视为平安乡村教育事业的起点。

1993年,在马明哲的倡议下,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中国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并派调查队前往安徽六安实地考察。当时,安徽仍有约1400万文盲,是全国五个文盲大省之一,每年有超过10万少年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这一行的所见所闻,触动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的每个人。在谢圩小学,一间教室里挤满80个学生,没有电,只有破木板拼成的桌子;在霍邱县彭塔村,一进村就有十几个孩子围过来,他们一个字都不识……

平安智慧小学

1991年,顺河镇遭遇洪水,董滩小学(顺河平安希望小学前身)校舍被冲垮。由于学校一直无法复建,村里的孩子只能去周围村庄的学校借读。平安"希望工程"救助小组来到这里时,只能见到几堵残余的墙在述说着洪水带来的满目疮痍。为了让孩子们重返校园,很快,在1994年9月8日,顺河平安希望小学顺利落成并剪彩开学。

从23年前的一无所有,到2016年被评为"六安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是镇上最早拥有电脑机房、图书阅览室和大屏幕投影教室的学校,占地一万平方米,有一幢3层的教学楼。

在三十年间,平安持续投入教育公益,于全国30个省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帮助逾30万偏远地区的孩子实现了"读书梦"。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北川平安希望小学位于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校长蒲春明提到,“地震最初几天,全体学生都在学校里,平安公司总部领导心系学校师生的安全,主动联系我们,又派人冒着危险进山,给学校送来宝贵的生活物资。后来,在撤离、安置过程中给了我们全力的帮助。”

灾情稳定后,平安集团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明园慈善基金联合出资重建该校。明园基金是马明哲及其家人在宋庆龄基金会捐赠设立的专项基金。马明哲对各地平安希望小学提了新要求:"新的学校建设是百年大计,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之外,进一步强化各地平安小学的建设质量意识,确保学生就学环境的安全,是平安应尽的责任。"中国平安为此还发布了平安希望小学的建筑标准,突出加强抗震和消防设计。

何为希望?或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平安长期对教育公益的投入,也换来了诸多意外的欣慰。2009年,"希望工程"20周年纪念大会时,平安集团高管碰到了两个清华大学学生,他们正是早年从北川平安希望小学毕业的。

支教的力量

回顾学校这些年的成长,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校长张军感触很深。自1994年学校建成时,他就在学校任教,并于2000年走上了校长岗位,一路见证学校发展。

提及该校的发展,"足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2017年,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成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当时距离学校的孩子第一次接触足球,不过一年时间。

"2016年,平安带来了一位支教老师,那是一个起点。"平安在学校设立了为期一个月的足球支教项目,这犹如一道火苗,燃起了孩子们心中的足球梦。与支教老师一同前往学校的,还有平安捐赠的球门、足球等配套。此后,在体育课的时候,每个孩子的脚下都能有一个足球。

"我们学校会有两三个足球一直放在操场上,不会收到体育室。我们的目标就是,只要你愿意踢,你就有球踢。"张军如是说。今年他还带领学生参加了平安组织的大连足球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因为热爱足球而走到了更辽阔的远方。

为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支教从21世纪初兴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我国的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随着民间志愿者的参与,支教的含义变得更为丰富,也鼓励了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陆续加入。

比如,成立于2008年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招募优秀青年人才,经过培训后作为全职教师输送到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从事至少两年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2019年起,新东方发起"我的大朋友——新东方乡村儿童一对一助学计划",每年遴选优秀教师和乡村儿童一对一结对,通过远程沟通、支教交流的形式进行。

平安希望小学足球队

从2017年起,中国平安在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青基会发起的平安支教计划中,增加了关注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科技素养、美育教育等三个方向的专项,为希望小学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在多方面成长成才。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足球课程,便是其中一环。

十余年间,平安支教计划已累计招募超过1万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达37万小时。2019年,大学生何艾莲报名参加了中国平安重庆地区支教行动,接受了平安邀请的知名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后,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进行支教。

"班上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很热爱学习,却无法在教育资源上得到满足。"何艾莲曾参与平安的支教计划,最大的感触是,乡村孩子的课外知识真的很受限,"不少感觉是常识的事物,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对不少乡村孩子来说,何艾莲等从远方来的老师是帮他们"打开窗户的人",是带他们连接外界、了解外界的"无所不能的使者"。

读书有用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儿时的程续源。在他周围有不少同学,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读到中学就出去打工了。而他,则听了支教老师的话,一步步努力考上了大学。

2008年,平安人寿河南分公司第一次开展平安希望小学公益支教活动,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程续源、孙帅挺结识了支教的几位老师。

"他们似乎什么都会,画画、唱歌,还会吹口琴。"回想起来,程续源还是认为,是当年的支教老师给了他艺术的启迪,让他走上了和艺术相关的路。

"要是没有老师一直鼓励支持我,我也不会顺利上完大学、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孙帅挺感叹道,那场支教后,自己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原来生活、学习有那么多可能性。"第一次发现,上学这么有意思。"

"支教老师没来的时候,我就像笼子里的小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在‘山’的那边、‘窗户’的那边,还有那么大的天地可以飞翔。"孙帅挺如是说。

远程教育革命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教育力量通过网络触达大山深处。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支教志愿者并不能经常到学校授课,但通过互联网这座桥梁,他们还是有机会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希沃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2021)》指出,乡村教育课程呈现出课程体系残缺、师资队伍支撑力未夯实、课程不可持续等特点。电子白板和远程课堂为解决乡村教育课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从2015年起,中国平安就在支教行动中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公益的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

从2011年起,在每年的8-9月,平安人寿河南分公司都会组织志愿者前往梁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到2019年,梁沟小学加入平安智慧小学进行建设。在平安支持下,学校建设了一间智能化教室,安装了教学一体机、录播设备。一方小小的显示屏,实现了校内外、国内外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为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打开了认知和学习的新窗口。

2021年9月,平安支教老师陈乐波手持一架无人机,走进了广东河源紫金县莲塘小学的五年级教室。而在和孩子们正式见面前,陈乐波已在线上多次向孩子授课。"当时我有三门课,包括直升机知识、无人机知识、环保知识。"陈乐波如是说。

2022年9月,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史军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为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千所乡村小学的学生,科普了西瓜的"前世今生",解锁西瓜的"甜蜜基因"。课程的全网总观看量超420万人次,广受城乡学童喜爱。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在全国累计帮扶、升级乡村小学1054所,培训村小教师14110名,惠及学生三十余万人。

平安支教线上教学活动

教育决定民族的未来。如何理解乡村教育的未来?5年前,在深圳举办的一场平安希望小学校长培训班上,马明哲曾分享其对"在平安希望小学大力推行远程支教"的思考。马明哲认为,科技发展正在不断缩小世界的距离,技术的进步也将深刻改变乃至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远程支教,可以为乡村学校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希望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插上云端学习的翅膀。众多企业加入到乡村远程教育的推动中,这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举措,也将为乡村教育带去革命性的变化。

在平安开展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等公益项目两年之后,国家于2021年先后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科学等综合素质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要求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青少年素质发展的帮助和实践,这也印证了平安教育公益之路的前瞻性和务实性。

在那场乡村小学校长的培训活动中,马明哲对平安的乡村教育情结做了如是回应:"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始终饮水思源,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专注,是平安的文化。就如同我们的企业文化理念:专业,让生活更简单。平安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投入教育公益事业,就是希望切实地把平安乡村教育事业做深、做透、做实,把平安的希望小学做到中国乡村教育最好的水平。"

水滴石穿,靠的是坚持的力量。教育为百年大计,乡村教育发展、教育资源均等化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平安等社会力量躬身其中,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一股持续涌动的温暖热流。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