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年轻”到“活化石”,法学家98岁时看到民法典通过丨我这十年

参与过前三次民法典起草的专家组成员中,唯有他还健在。作为个人,金平一直认为自己的故事不值得被反复述说。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又觉得有一种必须去讲述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钱昊平

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金平。 (农健/插画)

“我叫金平,平等的平,公平的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平’字,让我的这一生,与民法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时,法学家金平这样回忆他与民法典的缘分。

次日,就是金平98岁生日,民法典的通过成了最好的生日礼物。两年后,已经100岁的金平与人聊天时思路还是很清晰。金平认为,看到民法典通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与民法典的缘分可以追溯到68年前。1954年底,32岁的金平接到通知,去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报到,参与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这个当时在组里年龄最小的“小年轻”没有想到,等到2020年民法典真正出台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别人口中的“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彼时,参与过前三次民法典起草的专家组成员中,唯有他还健在。

作为个人,金平一直认为自己的故事不值得被反复述说。但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又觉得有一种必须去讲述的责任感。

三次北上,参与起草

金平不喜欢“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这个称呼。他曾对女儿金洁说:自己无非就是活得长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从西南政法大学退休后,金平居住在重庆。民法典表决通过不久,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院长高红丽曾带人去拜访金平。新中国成立初期,金平曾任曲靖第一人民法院院长。

金洁记得,父亲对那次到访非常感动,因为曲靖是他年轻时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在那里,他领悟到民法是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法。

金平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