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我们的企业去了东盟,银行就会跟过去,人民币自然也会在东盟国家获得广泛应用。在这些地方产生真实的投资需求,这才是一个货币国际化的正常路径。

亚洲各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经济体内形成自循环,由此产生区域性的主导货币。

一些投资者,尤其是国家主权基金都在加大配置人民币资产,这就使得人民币成为一个比日元更具投资价值、更被广泛持有的币种。

在人民币汇改的问题上,一个是时间的选择,一个是开放和管制的组合非常重要。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谢艳霞

(小尘4x/图)

2022年全球外汇市场受美元连续强势加息冲击,各国货币遭遇不同程度贬值,相对坚挺的人民币,逆势获得国际市场青睐。

根据央行10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跨境交易总额中,有49.4%都在使用人民币。

此外,9月23日央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前三为美元、欧元、英镑),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哪些地区和领域的人民币使用最活跃?很可能是东盟。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指出,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合作深化之力,人民币在东盟使用逆势上扬。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年来增长近20倍。

上述报告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俄乌战争、美元升值等为这一目标带来新挑战。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肖立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和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一起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未来。

国家间贸易为何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

南方周末:俄乌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间贸易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肖立晟:对中国无疑是一种好事。企业多了一种货币选择,降低了外汇风险。如果全球产业链条的上游使用了某种货币,这对于它的中下游来说也多了一种货币选择,也可以选择人民币的。

从目前一些国家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动机来看,主要是把人民币当作美国制裁下的替代品,如果制裁长期存在,人民币使用量会在部分区域快速提升,有助于人民币更广泛地使用,但很难完全替代美元。如果企业只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使用人民币交易,反而会增加它的交易成本,因为可能它的进出口货物计价货币是人民币,但是贸易信用证和海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