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契诃夫: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最后年月丨洛城机密

“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图文无关)在欧美国家,短篇小说的最高赞誉大概就是被文坛嘉奖为某个地方的契诃夫。 (人民视觉/图)

在欧美国家,短篇小说的最高赞誉大概就是被文坛嘉奖为某个地方的契诃夫。有“爱尔兰的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美国郊外的契诃夫”约翰·契弗,“加拿大的契诃夫”爱丽丝·门罗,还有最早获此殊荣的那位“英国的契诃夫”——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

若研读这些作家的作品,会发现他们固然有共同特征(聚焦普通人,书写日常生活中暗涌的风暴),但同时个性鲜明,就拿特雷弗来说,乔伊斯对其产生的影响或许和契诃夫难分伯仲,然而和两位大师不同,特雷弗笔下的人物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常会出现惊人之举。如《钢琴调音师的妻子》,这位盲人调音师的续弦妻子面对早已被前妻占满的生活,下意识地开始撒谎,丈夫记得前妻说这栋房子的门是蓝色的,如今的妻子会说:“已经重新刷过了,现在这扇门是黄色的。”

可以对契弗、门罗做出相似的评价,但面对曼斯菲尔德,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复杂的原因有三:第一,曼斯菲尔德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作品《疲倦的小孩》(The Child Who Was Tired)有抄袭契诃夫短篇《犯困》(Sleepy)之嫌。两个作品都是写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给人家做保姆,不仅要承担家务,还要照顾摇篮里的婴孩,因为实在太困,小姑娘眼皮打架,她不敢睡,怕被主人家骂,但最后还是打起了瞌睡,压力全部转化为梦魇。虽然曼斯菲尔德进入故事的角度不同,梦魇的内容也有差异,但不啻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对文学泰斗的模仿之作。第二,曼斯菲尔德在书信笔记里频繁提起契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