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内陆港城的进击传奇

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全景(白桂斌/摄)

让一座城市改头换面,到底要多久?

上世纪50年代,在成都东北方城外的农田间,诞生了一座名字颇具美感的新城——青白江。此后几十年,这座为工业而生的城市享受着与新中国同步崛起的辉煌,但付出的成本也随之增长。

玉龙化工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叶锐,14年前从川大化工专业毕业后来到青白江,成了玉龙建厂五十多年来学历最高的员工。“当时来的研究生就两个人,其他同学很多都选择去了沿海。”

然而就在叶锐打拼这些年,青白江几乎换了个模样:当年运往全国的钢铁、化肥,如今换成了远达欧洲的家电、食材;本地人习以为常的河沟,现在是游客蜂拥打卡的湿地公园;当年攀成钢、川化两家老牌国企堪称城市名片,如今要客们指定到访的地标是成都国际铁路港。

过去十年,青白江GDP翻了一番,外贸进出口总额涨了12倍,人口增加了21%。尤其是近五年来,青白江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的定位,吸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企业纷纷落户,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推动GDP近五年连跨3个百亿级台阶,今年更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试产业基地。

曾经的工业之城,如今被公园、绿道、湿地环绕,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就业、安家。放眼国内外的重工业城市,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脱胎换骨的,非常少见。

面对这场堪称传奇的城市变革,外界都想知道:青白江到底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转轨上阵

青白江能有如今的一切,离不开中欧班列。

截至2022年6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大关,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的中欧班列。

今年是青白江开行中欧班列的第九年。2013年,成都中欧班列的前身——首趟蓉欧快铁从青白江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彼时全国各地都在跃跃欲试,推出了自己的班列品牌。当时很多人没料到,青白江能从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

毕竟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建设历史,早已融入了青白江的城市形象——很长一段时期,成都人提起青白江,第一反应都是川化和攀成钢,两家王牌国企最红火的时候吸纳了数万人就业。1990年,青白江率先成为成都市首个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县。

大学教师鄢渝葵曾在川化集团工作了三十多年,见证了当年的高光时刻。“当时在川化上班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青白江甚至有这样一句民谣:女儿女儿快快长,长大嫁给川化郎。”

但随着高耗能换取增长的发展模式日渐式微,青白江的钢铁、化工产业也由盛转衰,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经营亏损,昔日辉煌褪色。按照通常剧本,这座老工业基地的走向应该是产业凋敝、人口流失、城市收缩。

青白江没有接受命运的“应该”,而是全力抓住了中欧班列的机遇。通过铁路班列赴欧,货物运输时间只有海运的1/3,成本仅有空运的1/8,将很大程度抹去内陆城市的区位劣势。

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白桂斌/摄)

当年为运送钢材、化肥而修建的铁路配套很快派上了新用场,内陆的青白江站到了“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全身心投入到“二次创业”中:

2013年从零开始推出蓉欧快铁,2015年实现班列双向对开,2016年中欧班列品牌统一后首班抵达欧洲,2019年首个二手车出口国际专列,2021年首个中老班列,2022年首个中欧班列与中越班列联程运输……中欧班列每有新突破,青白江总是敢于第一批尝鲜。

目前青白江已经建立起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连接境内外100余个城市,贸易往来目的地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80余个国家和地区,“陆港枢纽”已经成为现实。

青白江的经济动能也换上了新引擎:2021年青白江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65亿,相比2012年班列开通前的20来亿增长了十几倍,推动地区GDP从2012年的276亿增长到2021年的620亿。

围绕成都国际铁路港,青白江还积极争取到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多项政策支持,近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国内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80%以上在此落户。

光是近五年来,青白江全区就新增近10万家企业。目前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吸引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200个项目落户港区。

得益于对外开放带来的城市能级提升,青白江终于有底气思考更长远的命题: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二次振兴”?如何为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动力源?

今年初,青白江率先提出要面向“一带一路”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中试产业基地,长期目标是成为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技术创新是‘0到1’的突破,中试专注的是‘1到100’的过程。现在国内高校的科研人才很多,但专家们瓶瓶罐罐里的前沿东西,最终还是要变为成套的成熟设备和产品才能进入市场。”玉龙化工的叶锐解释。

目前玉龙化工已有上百人的团队与一批学者、专家合作技术转化项目。叶锐发现,青白江具备打造中试产业基地的多重优势。

“青白江有老工业基地时期的积累,工业基础很好,人才储备强,现在都还有很多老国企时代培养的工匠,这种技能人才与科研人才的合作对中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过程中需要焊接、仪表、电气等不同专业人才的配合。”

青白江恰到好处的地理位置,是另一重优势。“成都市中心过来不到1个小时,川大的老师上午做完研究,中午就能来做放大试验。”

老工业基地时期的工艺和人才积累,对外开放带来的“一带一路”前沿区位优势,最后成为青白江打造中试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很显然,这是一条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发展路径。

在叶锐看来,未来的青白江会更像一座工业培养基地,“一旦技术转化形成规模,发展速度会非常快,所以说青白江以后的机会非常大”。

换言之,届时青白江在国家战略中的站位,也许会像这座城市初生之时那样,不可忽视。

古今皆华

历史上的这片土地,其实并不缺少引人注目的资本。只不过由于青白江仅62年的区划历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往往会被忽略。

好在近年来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带动下实现大发展,青白江终于有机会向世界展现这座城市的厚重积淀。

比如古蜀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已知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新河遗址发掘出的房屋遗迹和陶片文物,证明当时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由于历代文明的活动印记极其丰富,在青白江境内,一地浓缩上千年文化顺理成章。

地处青白江西北端的弥牟镇,早在3700多年前就有三星堆文明活动的痕迹,三国时期诸葛亮著名的“旱八阵图”同样设于此,后唐时期这里又开启了千年古镇的历史。民国时期川陕公路建成后,弥牟镇又成为了“成都北大门”。

城厢古城更是“老成都的活沙盘”。早在14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城厢就开启了县治,是成都唯一保留千年县域格局的古城,目前古城的龟背格局与老成都几无二致。

城厢古城西街航拍(白桂斌/摄)

巴蜀大地的深厚文脉也在城厢传承了下来。从宋代理学家谢湜、谢潜,到清代的川剧大师魏长生,再到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历代文人墨客、名家大师都生长于此。

青白江对外交流的印记,也因传承留存到现在。双元村的春秋战国墓葬群出土了蜻蜓眼琉璃项链,印证了古蜀先民与西域文明很早就有往来。弥牟镇的清真寺,存有一批阿拉伯文藏经、波斯文藏经,印证了青白江曾是文化交融的要地。

一条连接多个文明的道路,从青白江的历史中逐渐浮现出来。而随着近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崛起,古丝路与新丝路在青白江再次奇妙地交汇到了一起。如何利用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考验青白江的智慧。

其实,深厚文化遗产对城市形象的助力,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青白江近年已逐渐体会到这一点。

2017年以来,青白江举办了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国际街舞大赛、跑酷世界杯等活动,话剧《大宋御史·赵抃》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剧《蜻蜓眼》成功首演,用文化交流拉近中外距离。

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增进对青白江的了解。2017年以来,青白江共接待了奥地利总统、卢森堡副首相等3批次外国政要,33国63批次部级高官和驻华使领馆官员。

也正是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青白江意识到塑造城市文化符号对于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性。

今年9月初,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青白江区政府与北京冬奥会XR体验提供方当红齐天集团签约,双方将在城厢古城打造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项目包括元宇宙主题乐园、元宇宙沉浸式街区、元宇宙主题精品酒店,项目一期计划于2023年落成。

在当红齐天董事长齐笑看来,青白江既有丰厚的巴蜀文明、天府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又身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具备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条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绝佳窗口”。

落成后的元宇宙产业园,会实现XR技术(扩展现实)与古城线下场景的融合,将厚重的历史沉淀激活为全新的文旅资源,推动“城厢”成为青白江、成都的新城市名片。

届时,一古一今的城厢古城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将见证青白江作为古丝路和新丝路的交汇点,更好地引领巴蜀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换装新生

相比抽象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更是肉眼可见的城市软实力。

然而对于重工业城市来说,当年成就越是辉煌,城市转型难度就越大。德国鲁尔、英国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等老牌工业重镇,都是耗费几十年才扭转了城市面貌。

鄢渝葵说,“那个时候讲的是‘先工作再生活、先发展再治理’,大家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没有现在这么深。”

随着青白江大力推动对外开放,重工业遗留变成了吸引人才安居落户的不利因素。

2014年到2016年,青白江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在保留总部和研发设计的基础上,关停了川化、攀成钢两大王牌的冶金、化工生产线,并推进上下游64家企业调迁。

如今来看,青白江当时的“壮士断腕”之举,有先行一步的觉悟。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这一年,成都首次提出全力建设公园城市。

在新思想的引领下,青白江近年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截至2021年底,青白江已完成长流河公园、东山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凤凰绿道、长流河绿道、陆港绿道等天府绿道279余公里、小游园微绿地26处,全区建成绿化覆盖率达到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3平方米,高于成都平均水平。

如青白江本地人所见,“推窗见景,开门见绿”不是一种修辞,而是客观描述。

空气和水质也有了明显好转。2021年,青白江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3天,在成都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三,主要河流优良水体率提升到100%。

青白江的一些公园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将城区一分为二的长流河,在鄢渝葵印象中是一条紧邻工厂的河沟。而现在,整治一新的长流河湿地公园,将精心设计的自然景观与原有工业建筑遗存有机结合,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凤凰湖湿地公园(白桂斌/摄

而凤凰湖湿地公园,更是因为连续12年举办樱花旅游文化节而声名大噪,去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后,正式升级为青白江的城市名片。

改善环境的同时,青白江也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近年青白江针对213个老旧小区开展了改造,着眼建筑立面、电梯安装、道路绿化等细节,为1.5万户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

要知道,这上述所有变化,都是在过去不到十年间发生的。

2019年,青白江作为唯一代表国企改革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入选了联合国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2021年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足以说明其转型的成功。

青白江这些年的变化,叶锐都看在眼里。在他看来,现在青白江的吸引力,和以往比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佐证是,近年很多高层次人才主动来到青白江。光是叶锐所在的玉龙化工,近几年就陆续来了三四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新人。有的放弃了央企,有的放弃了读博机会过来,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吸引力的提升,不仅因为环境改善、机遇增多,也要归功于青白江宜商、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形象的升级。

因为科技转化合作,叶锐近年时常要为注册新公司和政府打交道,他发现青白江针对初创公司已经建立了一站式VIP服务流程。政府有专人跟进,各环节审批都非常快,基本一两天就能走完程序,态度也非常好。

目前青白江已经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10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开办企业最快可实现“0费用开办、立等可取”,此外还出台了营商环境4.0版政策,在四川率先开展一系列跨省、跨市、跨区事项通办服务。

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远超以往。近五年来,青白江出台了产业英才计划、城市猎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建成了38.2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人才都可申请相应的待遇。去年,青白江更是拿出了一份为期五年的《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为青白江未来产业结构升级提前做出人才结构部署。

重视还体现在一些很细微的地方。比如每年青白江政府班子都会到访区内企业、关怀人才。就在前不久,区政府领导就特意到玉龙化工看望新入职员工,面对这种关照,作为人才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青白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心驰神往2021年青白江常住人口突破50万,当中95后、00后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鄢渝葵和叶锐身边的年轻人里,近年在青白江安家的非常普遍,有新员工今年刚来玉龙化工,转头就在青白江买了房。

在叶锐看来,这是因为年轻人被城市的前景吸引了过来。我们这代人是做好一份事业就能体现个人价值,而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看重前沿发展和创新机会,主动投身其中,就怕错过了机遇。

这种想法不难理解。毕竟,青白江已经证明过创造传奇的本事:从成都昔日工业明珠,变身强势崛起的陆港枢纽,再到公园城市、高品质宜居之城,只用了不到十年。谁知道下个十年,青白江还会出现多少惊喜?

为过往的辉煌而骄傲,又不乏拥抱未来的勇气和魄力,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青白江,还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创更多传奇。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