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式教育”岂能培养出男子汉?
怀乡愿者看似公允老实,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在他们那里善不得奖,恶不得惩。牺牲弱者,讨好恶人,以伪善欺世,却装作道德高尚的样子沽取名誉。怀乡愿者的迷惑性比小人和伪君子都要更强,因此危害也就更大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某地方卫视的一档亲子类节目中,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因分组问题产生了争执,而男孩家长没有理清争执的头绪并辅助孩子辨别是非,达成和解,反而现场进行了一番“男子汉”教育,教育男孩不要作过多解释,而是要作为“男子汉”忍受委屈,不应该去指责女生,而是无条件的立刻道歉。
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网友纷纷就“男子汉教育”发表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不分是非的教育方法是“有毒的男子气概”,也有人认为和稀泥与“男子汉”品格培养毫无关系。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子汉”的意思类似于“士”或“君子”,指的是能够对国家、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承担相应责任者。在前现代社会,这个词特指男性,因此才有了“男子汉”一说。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已经去性别化,无论男女都可以做君子,只是按照语言习惯沿用了“男子汉”的用法。但节目中男孩家长对男孩进行的非但不是“君子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